椎弓根螺钉3种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脊柱功能、椎体高度复位与局部Cobb角的恢复

摘要:

文题释义: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由MAGERL首次 道,在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采取有限切开,利用术中透视或导航置入内固定系统,具有对椎旁肌损伤小、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等特点。

Wiltse入路:在1968年由WILTSE在Watkins入路的基础上改进首次提出,从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的肌间隙到达关节突,完成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手术。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首选之一,目前关于经皮、经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置钉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探究经皮、经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46例,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15例经皮打钉、17例经Wiltse入路置钉、14例经后正中入路置钉。比较3入路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目测类比评分、 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 (JOA)评分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

结果与结论:①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②3组患者术后3 d的肌酸激酶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术后3 d的肌酸激酶水平为经皮打钉组< Wiltse入路组<后正中入路组(P < 0.05);③3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术后3 d及内固定取出后,经皮打钉组的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JOA评分优于Wiltse入路组、后正中入路组(P < 0.05),Wiltse入路组的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JOA评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 < 0.05);④3组术后3 d及内固定取出后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角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3组间术后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提示,相对于后正中入路,经皮打钉和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对椎旁肌肉的影响较小,更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https://orcid.org/0000-0002-1790-4060 (宋达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手术治疗, 椎弓根螺钉, 手术入路, Wiltse入路, 后正中入路, 临床疗效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椎弓根螺钉3种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脊柱功能、椎体高度复位与局部Cobb角的恢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4月 23日
下一篇 2022年 4月 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