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正非先生在谈“工匠精神”时说:“我们要回到世界文明的主航道,要回到理性上来。第一要向美国学习创新精神;第二要向德国、瑞士、日本学习工匠精神,日本一个小公司几十年就研究一个螺丝钉,世界上许多高级的东西上都是德国的,他们一个村子里的小企业,就在讲占全球份额有多少?”
他提到的这家日本公司,一个螺丝可以做几十年。去年,我有幸走进这家公司,深感震撼。
2016年6.28-7.5,这是我第十一次带企业研修班去日本学习,这一期主题是“工匠精神与精细化管理”。
重点是体会感受日本的“工匠精神”。
(一个普通的街道工厂)
▲
6.29号,我们研修班一行人走进了位于大阪市的一个普通工厂,这家工厂的名字叫HardLock工业株式会社,从外表上看,这是家很普通的工厂,就像我们的街道工厂,只有七十名员工,是做什么的吗?
他们工厂生产的唯一产品,螺母。就是这个螺母,卖到全日本、全世界,不仅日本的新干线、欧洲的高铁、澳洲的铁路系统、德国高铁、英国高铁、韩国高铁,包括我们中国的高铁都在用它的螺母,为什么都用它的呢?因为它的螺母叫“永不松动的螺母”。
一家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永不松动的螺母?
全世界都在用它的螺母?
什么样的人做的?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在这家公司的会议室里迎来了公司的创始人若林克彦老先生。
这位胖胖的个子不高的日本老先生出生于1933年6月,到2016年9月份就83岁了,当我致词表示敬意时,说:“您83岁了还工作在公司的一线,值得我们晚辈学习!”
老先生很有意思,马上说:“不,我今年82岁”!实际离他整83岁只差二个多月。
若林克彦老先生给我们花了二个小时讲他与螺母的一生缘。
从1960年他开始做螺母,生产U型螺母,创业第四年才扭亏为盈,U型螺母一直做了十五年,尽管质量很好,效益也不错,也广为市场所接受。但是,并不能经受得住所有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尤其是在凿岩机或打桩机用时,在持续强烈的冲击下,螺母也会渐渐发生松动。
若林先生下了决心,研制一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绝不松动的螺母,为了研制新螺母,若林社长破釜沉舟,决心把U型螺母转让出去,并且只收取销售额3%的专利使用费,他的合作伙伴,他的家人都惊的目瞪口呆。
经过艰苦的研发,市场推广,又一个三年的亏损,新型的HL螺母被日本JR新干线采用,终于打开了市场,以后经过不断完善,使之走向世界,直到今天已四十一年。
若林先生的公司就生产、改善这个螺母五十六年了。
本来参观车间是不允许拍照的,若林先生与我们交流的非常愉快,破例允许我们拍照他的样品实验和生产车间。我们看了螺丝的振动试验,HL螺母在高速振动的机器上,1分钟高速振动1750次,结果螺母毫不松动,只要松动一下就是不合格产品。
一个小小的螺母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
若林克彦社长83岁,每天早上8:00到晚上9:00在公司上班,我们都很惊异,问他的助理,也是求证一下:社长每天上这么长时间的班,都在做什么呢?他助理说:“每天社长都可忙啦,与各部门研究工作,研究市场,改进产品,研究销售”。
我们问老先生为什么这么勤奋的工作?他说:“自己做的东西卖到市场上是最高兴的事,哪怕是不赚钱也是高兴的。
最根本的是自己产品得到社会的承认,支持着自己一直做下去,利他主义,也是松下幸之助提倡的理念,我也是这样,如何把苦转到快乐?为他人着想,最终会回 给你的。”
而面对经济不景气,中国制造业如何生存与发展?若林克岩老先生建议说:“发挥创意,开发独一无二的商品,然后源源不断地倾注热情与精力,将其做成世界的必需品。”这就是所谓的绝招。
在听着老先生的介绍,看着老先生的那么全情的投入,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都感到一种震憾!好几位在场的老板都表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想法,我们中国的人很多都在想,干到四五十岁,挣到一笔钱,实现财务自由,就去逍遥去了。
HardLock工业株式会社,被誉为“世界第一的中小企业”
一个螺母,干了56年,而在若林克彦社长身上散发出的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追求无止境完美的精神,令大家感到一丝惭愧的感觉。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这种震撼有时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的。
今天就谈到这,谢谢!
2017.04.11
回 馈 读 者
博士德文化公司大礼送读者:
1、为了传播培养工匠精神,博士德文化公司2017年为企业安排20场免费工匠精神讲座课程,先到先得。由朱新月老师、吴宏彪老师、刘寿红老师主讲。
2、2017年6月,博士德公司将组织第7期日本“工匠精神与阿米巴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