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释义:
足底压力: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足部所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其分布能够反映下肢生物力学变化情况。基于解剖学将足底划分为3个主要区域,包括后足、中足和前足。足底压力测量能够为各足底分区提供客观数据。
后踝骨折:即为胫骨后唇骨折,可以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踝关节损伤,极少单独发生,常伴随内、外踝骨折,合称三踝骨折。若后踝骨折有较大的骨片,将损害关节负重面,影响踝关节稳定性。
背景:对于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面积小于25%时,采用积极内固定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评价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10%-25%时采用螺钉固定与保守治疗对于踝关节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CT测量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面积10%-25%,随机分组,其中后踝螺钉内固定组62例使用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后踝非内固定组53例后踝处骨块于C型臂X射线机透视辅助下行手法复位。采用X射线平片评估后踝骨折愈合情况,临床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 踝-后足评分及足底压力评估结果。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6,12个月,后踝螺钉内固定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后踝非内固定组(P < 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均呈降低趋势,组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 踝-后足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6,12个月,后踝螺钉内固定组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 踝-后足评分高于后踝非内固定组(P < 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 踝-后足评分均呈升高趋势,组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足足底压力(全足、后足、中足、前足)显著低于健侧足(P < 0.05);术后6个月时,后踝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足的全足、前足的足底压力低于健侧足(P < 0.05),后足、中足的足底压力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后踝非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足足底压力(全足、后足、中足、前足)显著低于健侧足(P < 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侧足足底压力(全足、后足、中足、前足)与健侧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在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10%-25%的后踝骨折中,螺钉内固定对骨折愈合和维持踝关节对位有较好的效果,并可改善早期临床结果;建议对于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10%-25%的后踝骨折可以积极进行螺钉内固定治疗。
https://orcid.org/0000-0001-5715-9248 (贺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螺钉, 内固定,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