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转弯”是南京一条小巷的名字,名字的字面表述与小巷曾有的曲曲弯弯的形态十分贴切。
小巷不长,却是一眼望不到底。
这条闹中取静的小巷在哪呢?其北面连接汉中路,南面连接石鼓路,长不过三四百米,是新街口商圈中的一条老街。
名字特别多
民国学者朱偰《金陵古迹图考》中写作“罗寺转湾”;吕武进所著的《南京地名源》将其写作“螺蛳转弯”;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编的《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南京市公安局编的《南京市街巷名册》、2012年出版的《南京地名大全》中写的都是“螺丝转湾”。
螺丝转弯、螺丝转湾、螺蛳转弯、罗寺转湾,所以这条小巷究竟叫啥?
“罗寺转弯”
原来是——“罗寺转弯”。
明代南京著名学者顾起元的《客座赘语》里说:“入石城门,往东大街折而北,路曲如环,俗名螺蛳转湾,或曰诈也,路曲处乃铁塔寺墙脚寺,旧名罗寺。此路值其隅角,故曰罗寺转湾耳。”
也就是说,这条巷子弯弯曲曲,巷旁边是“罗寺”的墙角,根据小巷子的地势,称为“罗寺转弯”。
延祚寺之所以叫“罗寺”,是因为这所寺庙虽然始建于南朝刘宋泰始年间,却直到唐代时因寺内一位担任主持的灵智禅师而出名,他的法号就是“罗睺和尚”。
宋代乾兴元年时,罗寺内铸有两座铁塔,曾改称为“铁塔寺”,后来又名“正觉寺”,王安石曾在这里小住过,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
倒霉的皇帝
鲜为人知的是,铁塔寺还埋葬过一位倒霉皇帝。
南宋建炎三年三月五日,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苗刘兵变”,逼迫宋高宗让位于年仅三岁的赵旉,改年号为“明授”。同年四月一日,叛乱被平息,赵构重新即位,赵旉依然为皇太子。这个三岁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
宋高宗赵构
建炎三年七月,赵旉生了疟疾,在建康行宫治病期间,因为宫女碰倒了金香鼎,他受到惊吓,竟然被吓死,年仅三岁。元末起义军首领韩林儿追谥其为“宋简宗靖文元懿殇孝皇帝”,简称“宋简宗”。
宋简宗赵旉死于南京,他的墓也位于南京。就在螺丝转弯的铁塔寺。
清嘉庆年间,官府组织人在“螺丝转弯”地段取土时,曾挖到一个古隧道,打开隧道门,发现里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是一座古墓。
督工郑之濂认定挖到的就是宋简宗陵,立刻命令停止施工,加以保护。此后,再也见不到和宋简帝陵任何相关的记载了。
也许,宋简宗陵就位于螺丝转弯某处的地下。
螺丝转弯
到了明代初年,朱元璋下令“毁寺为仓”,改铁塔寺为虎贲左卫仓,也就是储备粮秣的仓库。仓内曾有“飞来剪”,也就是古代一种起重设备,后来无存,但在灵谷寺尚保存着一件相同的器物。
保存于灵谷寺的“飞来剪”
明建文年间,铁塔寺得到恢复,但不久又毁于战火,两座铁塔则一直保存到清代。几度兴废,“罗寺”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到了近代,人们也搞不清楚“罗寺”是什么来历,索性用音同的“螺丝”取代,这就成了“螺丝转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