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制造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工业科技能力的体现,而航空材料则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下马
导致多项研发停滞
早在70年代,我国就开始试制大飞机,且在新材料方面有诸多突破。
据业内人士介绍,运10飞机本体原材料,包括所有的高强度钢材、铝合金板材、型材、大型锻件、起落架100%国产化,机载附件95%国产化。运10比欧洲空客起步晚两年,成功试飞后,成为美、苏、欧之后世界第四个掌握大型飞机设计制造的国家。当时外电评论说,中国航空业与国外大约30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年。
40多年前生产的运10研制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及100多项新标准、新工艺,突破了前苏联的设计规范,是我国第一次参照美国适航条例FAR-25标准研制的飞机。
令人遗憾的是,运10的研制最终下马。而更加可惜的是,据运10总体设计参与者、ARJ21飞机副总设计师周济证实,当年运10用的机体材料,几十年之后的现在反倒搞不出来了。
多种新材料
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航空铝合金新的焦点是先进铝锂合金的研发与应用。据统计,美国铝业公司是全球铝锂合金产能、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约占全球的55%,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约占25%,其他企业合计约占20%。目前,全球主要有7个工厂能生产铝锂合金轧制材,11个工厂能生产铝锂合金挤压材,9个工厂可锻制铝锂合金自由锻件与模锻件,其中包括我国的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