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故事9”憋屈的135mm,再完美也是个遗憾

在策划这个《镜头的故事》系列中,有一款镜头让老狼觉得挺憋屈的,这就是135mm镜头。前有85mm后有70-200mm,135mm就是再完美,也是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位置。但对于这枚镜头,老狼却情有独钟,很多时候宁愿放弃了70-200mm也要带上它。原因只有一个体积与画质都控制得最好的中焦镜头。

焦外

散景之王

一般中长焦段的镜头都是拍摄人像最佳的镜头。除这个焦段拍摄人像畸变小的原因之外,最让摄友着迷的在于,焦外的散景效果。焦外虚化效果越明显,就越能突出主体的立体感,感觉更舒服和谐,特别是人像摄影,散景可谓必备元素。

大于200mm的长焦距虽然散景较模糊,但并不代表质素一定就好,而小于85mm的短焦距在光学设计上要做到散景漂亮,难度很较大。可以说,135mm属于折中的方案。称为散景之王一点不为过。

名词解释:什么是散景?

散景(ボケ:bokeh)一词源于日语,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一般表示在景深较浅的摄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画面,会有逐渐产生松散模糊的效果。最简单的说是主体与背景之间那种前清后朦的效果,人们常称之为“奶油”。

焦外的奶油效果让人迷恋

实力

即使尴尬,也是最棒的

使用135mm焦段镜头扫街拍美女绝对是利器,像拍这样的人像,目测距离大概在5米左右,看准后,手起刀落,前后1秒完成拍摄。拍摄对象虽然被发现,但由于距离较远,也不会有麻烦。

不过不得不承认,135mm的素质是各家中长焦镜头里顶尖的,光学设计技术含量很高(85mm镜头往往在50mm标准镜头对称光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放大,这样容易获得F1.4-1.8大光圈,也无需采用超低色散玻璃镜片,135mm定焦镜头多采用Sonnar结构的光学设计,镜头内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特殊设计的光学部分,之后会有详细的介绍),适合拍摄半身或特写,普遍拥有更大的光圈和更好的手持性。

快门:1/400 ISO200 光圈F2.2

老狼使用佳能135街拍的画面,放大100%细节清晰。

历史

大大出乎意料

网络上,关于135mm镜头的资料并不多,所以不少玩家都觉得它属于冷门,其实不然。在一份《135mm镜头兵器谱》资料中,老狼意外的发现在1900-1970年之间,共有十几枚135mm的镜头诞生,而且款款都是经典。其中比较有名是:

Tokyo Kogaku Topcor UV 135mm/f4是由东京光学生产。这家公司于1932年9月1日在东京创立。70年代日本以逐步趋于快餐化的镜头产品击垮德国以奢侈品自居的光学产业后,自身也不断进行市场细分。其中东京光学以高端大气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追逐精准的镜片加工、前卫的镜身设计。直到今日仍会被二手卖家叫卖为世界上最精致的镜头。

当然,镜头这东西,除了机械的精准、几何的完美,还有玻璃的内涵对色彩的过滤为影像带来视觉美,而后者,日本人至今没掌握。这枚镜头的特点是明暗细节表现力不错,色彩偏冷、硬,反差也偏低,拍出来的画面淡淡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

第二款是大名鼎鼎的福伦达135/4 DKL,为柯达Retina系列相机所配,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卡口的相机存在,不过可以通过转接环转接成M42口,还可以通过各种接环转接到宾得、佳能、尼康、索尼等相机上。这一系列镜头在135原福镜里(1956年以前福伦达尚未被蔡司集团收购,其生产的镜头被称为“原福”)仅次于福伦达至尊口系列旁轴机镜头。

这也是老狼见过的最精巧的135焦段的镜头了,银色金属镜筒上再包裹一层黑色真皮,如此精美的镜头也许也只有德国人才做得出来。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洗礼,但市面上销售的一些二手头,竟然光亮如新。很多人将它称为“贵妇人”,是因为成像风格雍容华贵,有玩家拿它和徕卡135/2.8作对比测试,结论是分辨率和反差都一点不落下风。

Steinheil 135mm/f2.8这个头最几年在二手市场经常出现。Steinheil这个牌子在国内一般叫海尔,德国百年老店,度娘上几乎没有资料,关键时刻还得找谷狗。这家光学厂在大画幅机镜头上的成就颇高,M42、EXA、DKL都有不少传世好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5mm/1.9,能达到1.4:1的放大比。135mm/2.8有好几个版本,简称为标白银、标白银、D标斑马、S标斑马和标黑铁5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镀膜会自己脱落,这还真不是个笑话。

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mm/f4这支镜头的版本很多,有战前蔡司生产的RF旁轴全铜版、东德蔡司的战后RF版、电影版、M42/EXA版,西德蔡司的Contarex版、126版、牛眼版等,可见历史之长。它采用古老的三片三组柯克结构,在低反差的早期蔡司人像镜头中,它属于色彩层次和立体感不错的,不算油润。当然了,你也可以来一句:“德味,毒性很强”。

Mamiya Sekor 135mm/f2.8有一个外观基本一样的兄弟,品牌则是西德的著名相机企业禄莱,由mamiya代工生产。由于禄莱公司在70年代参与了福伦达公司的重组,于是 Mamiya Sekor SX 135mmF/2.8又分别贴有禄莱和福伦达的铭牌,分为口和QBM卡口。

有个玩家曾经这样评价它:“成像阴柔到接近阴森,拍人可以拍出水一般皮肤的奇妙质感,有名的美人镜头”

不过日本有名的LEICA专家之一饭田铁在其《我所用LEICA镜头》一书中对此头赞赏有加。其彩色厚实却还原度极高,很容易就能制造出油画般的奶油散景,空间感强烈,光圈全开柔中带利。如今在二手市场,也要千元才能弄到手。

低调

实则奢华 感动常在

135mm的镜头外表并不出众,看似低调,却实则是奢华。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售的135mm焦距的镜头却不多,佳能有一枚,1996年7月发布的。佳能EF135mm/F2有着大眼睛的称号,135mm的焦段加上F2.0的光圈算是人像拍摄的绝佳组合了,是哈苏实验室评定的19只顶级镜头的其中一枚(也是佳能唯一一枚入选的),就冲这一点,有不少人像摄影师都选择它作为挂机头。

老狼也一直保留这枚镜头,色像差和畸变都很小,对焦速度奇快,光圈全开时,中心成像非常锐利,背景虚化平滑而柔和。要说缺点,除了稍重一点外,就是全开光圈时的暗角,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光圈缩至f5.6时候,表现就完美了。它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7000元的白菜价(相对高端定级镜头而言),绝对良心。据说目前已经停产,期待二代加上防尘防水,进一步提高锐度,有防抖更好了。

尼康AF135mm f/2 DC发布于1990年,1995年升级为D型版本。它是迄今为止,尼康庞大的武器库中有幸享有DC散焦影像控制技术(镜体上设计有专用的散焦定位调节环,环体上标注着f2、f2.8、f4、f5.6共四个可控档位,通过向左F(前景散焦)或者向右R(后景散焦)方向的旋动进行主体模糊度调控,虽然散焦效果很轻微,通过取景框很难看得出来,但是调整好之后其柔滑的色彩十分动人)仅有的两枚,还有一枚就是AF DC 105mm f/2D。

AF135mm/F2D DC焦距略长,在人像特写、T台走秀、艺术小品等题材创作时,会拥有更佳的视觉剪裁力和主体跃出感。AF 135mm/F2D DC要比AF DC 105mm/F2D的光学结构更缜密、更完善,全开光圈也非常锐利,边缘几乎看不到锐度下降,完全没有镜头畸变,所以能跻身“尼康”五大毒头,号称“锐如刀,媚如妖”。目前它的售价是7800元,估计推出G版的时候,价格要上五位数。

PS:为何中长焦段后的定焦镜头变少了?

上周有人问老狼一个问题:“为什么105mm后,直接就跳到135mm,中间没有其他定焦镜头?”这是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的问题,为此老狼找一张图,大家通过这张图就能够很直观地发现,焦距在100mm后,水平视角变化越来越小。

从35mm到50mm,视角变小18度,而从100mm到135mm,视角仅变小了6度。对于90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不能与广角镜头的视角比较。随着焦段变长,定焦镜头数量也越来越少。

再PS:买不买?考虑清楚

前面说了135mm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如果没有70-200mm这枚画质敢媲美定焦的超实用的变焦牛头,或许它会非常受欢迎。如果你非要问老狼这枚镜头值不得入手?这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再咬牙上70-200mm,或者买85mm,它都是可替代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老狼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有一个建议,就是这枚镜头在二手市场上比较常见,价格非常低,运气好4000多就能买到不错成色的,这是非常超值的。一旦拥有,你就会感受到它的超凡实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5年 12月 5日
下一篇 2015年 12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