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隧道轮廓标照明常识你不知道真的挺危险

隧道照明是为了改善隧道内行车状况,改善隧道内视觉条件,减缓因明暗交替所带来的视觉刺激,为隧道行车提供一个安全的视觉环境,保障交通运行,提高运输效率而设置的功能性照明设施。

小Q老师给各位司机朋友们科普一下常在隧道内遇到的一些情况:

小Q科普

频闪效应——频闪是指在较长的隧道中,由于照明器排列的不连续,使司机不断地受到明暗变化的刺激而产生闪烁的感觉,使人烦乱。它与明暗的亮度变化、明暗变化的频率、频闪的总时间

有关系,这三者与所使用灯具的光学特性、车辆的行进速度、照明器安装间距、隧道长度有关。

热辐射光源的发光体的热惰性大,所以闪烁感觉不明显,但气体电灯的这种现象则较为显著。一般而言,频闪的频率小于2.5和大于15Hz 时所带来的频闪现象是可以接受的。

眩光——眩光的形成是由于视场中有极高的亮度或亮度对比明显,而使视功能下降或使眼睛感到不舒适。在隧道照明中的眩光可以来自迎面驶来的车辆前灯、隧道照明灯具、隧道出口外的高亮度等。眩光会使人对障碍物的辨认能力下降,危及行车安全。

所以,隧道照明灯具应采用截光型,采取除去直射和反射眩光的特殊技术措施,形成漫反射,使光线十分柔和地进入人眼。

隧道内外光照反差巨大,车辆进出隧道时极易产生短暂的视觉丧失,可能引发事故。

案例

2016年7月12日,山东芝埠区的刘先生驾驶着私家车沿红旗中路由西向东行驶到黄金顶隧道,由于中午阳光强烈,进入隧道的时候没有及时开启车灯,一时间眼前突然变暗,前方隧道顿时一片模糊,就听“哐”的一声响,刘先生就和前面一张私家车追尾,造成交通事故。

隧道作为道路上的特殊路段,在不同时间进入隧道不同区域时会出现一系列的视觉问题。

1.“黑洞”效应与“白洞”效应

在驶入隧道时,当洞内视觉条件差于洞外自然光条件时(白天进洞),光线突然变暗,瞳孔快速放大,眼睛一下子无法适应,会感觉一片漆黑,甚至连障碍物也无法辨认,即为“黑洞”效应。相反,出隧道时,光线突然变亮,瞳孔快速缩小,隧道洞口看起来刺眼炫亮,即为“白洞”效应。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无论出洞还是进洞,会常常因为眼睛对光线过渡的不适应而给人以行车的不舒适感,增加行车风险。

隧道白洞效应

2.“黑框”效应与“白框”效应

当白天进入短隧道时,隧道洞口漆黑,隧道出口白亮,看起来像一个“黑框”,夜间则相反。

3.适应的滞后现象

驾驶员由明亮的自然条件进入较暗的隧道,眼睛视觉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无法迅速地看清隧道内部的情况,称为“适应的滞后现象”。

隧道照明特点

由于隧道是一个半封闭空间,隧道在行车视觉特性上要比其他照明复杂得多,它不仅需要24h不间断照明,而且白天照明要比夜间照明更复杂。因此,隧道照明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分段式照明

分段式照明是隧道照明最显着的特点,这是因为在隧道外界与隧道内部不同光环境下,视觉“适应的滞后现象”对隧道不同区段的照明提出了要求。

因此,为了让驾驶员在隧道两端出入口、中间洞能有一个良好的视觉过渡及行车条件,隧道照明被分为几个不同的照明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且每个照明段的路面亮度水平要求不同,如下图所示。其中入口段、过渡段的路面亮度水平需要根据隧道洞外亮度来确定。

2、加强照明

由于隧道白天与夜间的照明要求不同,因此对于入口段、过渡段及出口段的照明是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两部分组成,中间段按基本照明考虑,入口段、过渡段和出口段则可采用功率较大的灯具加强照明。同时,对于应急停车带和连接通道处的照明也有相应的要求。

3、避免烟雾效应

由于隧道内部通风条件的限制,车辆排出的尾气不易快速稀释和排出,容易集聚形成烟雾,汽车前照灯的光被这些烟雾吸收和散射,造成光幕,降低了前方障碍物与其背景(路面、墙面)之间的亮度对比度,从而降低了障碍物的能见度,称之为“烟雾效应”。因此,在隧道照明设计和光源选择上都要考虑烟雾的影响。

正是由于隧道照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特点,我国现行的行业标准《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TJT026.1-1999)对隧道照明的光源和灯具提出了如下要求:

(1)一般情况下宜选择效率高、透雾性能好的光源;

(2)短隧道、柴油车较少的城镇附近隧道、应急停车带、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可选用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

(3)光源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10000h;

(4)灯具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5;

IP是电器的防护等级,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防尘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

(5)灯具应具有适合公路隧道特点的防眩装置;

(6)灯具结构应便于更换灯泡和附件;

(7)灯具零部件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8)灯具配件安装应易于操作,并能调整安装角度;

(9)灯具不得侵入隧道建筑界限;

(10)中间段的灯具布置应满足低于2.5Hz或高于15Hz的闪烁频率。

隧道专用灯具

照明要求的亮度分白天和夜间两种不同情况。隧道出口和入口的照明设计应达到一定的照度标准。在白天,隧道出口段的亮度和入口段的亮度,应比隧道内基本照明亮度值高。在夜间,则相反,应低于隧道内基本照明亮度值。

当隧道外有路灯照明时,隧道内路面亮度值不得低于露天亮度值的2倍。由于隧道车流量较大,选择的灯具应该具有低眩光、良好配光的特性。

[LED隧道灯]

LED隧道灯是一种光效节能灯具,选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发光体的光源,光效高、寿命长,配合不同反光镜可实现多用途照明;并经柔化处理,不会使人产生眩目或其他不适反应。镇流器选用过热保护技术,确保灯具使用寿命。进口高纯镜面铝阳极氧化材料做反光镜并通过精确配光设计,功率因数大于0.9,反光效率高,透光性好,节能环保。

LED与传统隧道照明光源的对比LED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对比传统的道路隧道照明光源( 钠灯、 金卤灯等)。

LED隧道灯照明功耗降低一半;同比发热量低,附带隧道通风散热功耗降低;工作电流小,长距离电力传输电力线损降低。

[无极灯隧道灯]

无极灯,也称无电极灯、感应灯。是一种没有电极和灯丝的照明设备,它通过灯管外的磁环产生电磁波激发灯管内的物质工作。例如低压气体无极灯内充填的是汞蒸气和稀有气体的混合气体

,汞原子被电离、激发后释放出紫外线照射到灯管壁的荧光物质上,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虽然也填充了汞,但其固汞含量要低于荧光灯。其工作频率通常达到数百万赫兹,远高于普通的白

炽灯和节能灯。由于省去了灯丝和电极,可以制成环形、旋形或管状等各种形状。其工作寿命可达近10万小时,工作效率也很高。

钠灯隧道灯]

钠灯,是指以金属钠蒸气为工作物质的照明装置。钠灯的灯管内也会充填汞和稀有气体,但实际上起作用的是钠蒸气。钠被电离、激发后会发射出589nm的黄色光线,这些光线直接用于照明,

而不是像荧光灯那样激发荧光物质发出白色的可见光。

[行车诱导灯]

主要安装在道路的标线中间、双黄线中间或路缘,通过其逆反射性能提醒司机按车道行驶,引导车辆规范行车。按照功能可分为:普通道钉、太阳能道钉、隧道有线道钉、无线道钉。道钉的规格一般为100mm*100mm*200mm,高度最高不超过25mm。反光器有多种,有反光片、反光珠、LED发光、反光膜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8月 23日
下一篇 2016年 10月 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