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奋进 执着创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40年序、后记

附:

《负重奋进 执着创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40年》

序·李进 后记·姚建国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优秀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展示成就,学校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特色;追溯历史,学校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唐山陶瓷职工大学、河北省唐山市高级技校已经举办职业教育40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已建院17周年。非常荣幸,应田秀萍书记、院长之邀,为《负重奋进 执着创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40年》作序,展卷纵览,有了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职业院校的发展轨迹;掩卷沉思,有了一个反思的实践视角,得以更实际地感悟职业教育的发展真谛。简而言之,校史屣足迹、出理念、存精神、诉愿景。

校史屣足迹。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兴起的2001年,其前身是唐山陶瓷技工学校(1980年成立)和唐山陶瓷公司职工大学(1975年成立)。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飞速发展,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中国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校史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见证,更是一部学校开拓进取的发展史、高职办学的创业史、全体教职工家国情怀的奋斗史。校史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开拓的发展道路、跋涉的艰苦历程、开创的崭新局面;融汇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历届班子成员的心血,广大师生员工的奉献。

校史出理念。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找出路,抓住机遇求发展”,锲而不舍“以开放式办学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最终确定了“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发展定位,形成了“校企融合、产教融入、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走岗认识实习、贴岗轮岗实习、顶岗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凝练出“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的办学理念。

校史存精神。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史,传递了唐山工职院人自我加压、自我超越的认知理念,彰显了争先创优、不守庸常的开拓情怀,凸现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坚韧意志,蕴含着具有职业院校类型教育特质的文化意蕴,昭示着“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学校精神,是弥足珍贵的校园文明成果和校园精神财富。

校史诉愿景。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的历史起点激励着全体师生员工明理励志、奋发图强、薪火相传,不断续写新的历史篇章。我衷心祝愿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具有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骨干)优秀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基地、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新技术研发基地,向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迈进。

是为序。

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原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

李进

2017年7月

后 记

阅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这部发展史,敬意油然而生,我鲜明地感觉到这是一幅辛勤耕耘,负重跋涉的画卷,它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浏览这一个个沉重的文字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就会联想到这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焕发出的风华岁月,它是那样亲切和熟悉,又是那么鲜活与遥远。四十年的不离不弃,四十年的砥砺前行,四十年的无怨无悔,四十年的持之以恒,四十年的爱心播撒,四十年的信念坚定——其中的酸甜苦辣,肯定会让走过这段历程的人们感慨万千。我觉得,那简陋的院落,低矮的平房,其实就是整个中国职业教育的早期缩影,它包含着一个历史性的隐喻,那就是——只要怀揣着一个梦想,就会从简陋走向精致,从艰难起步走向风华正茂,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富强。如今,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大学校园倏然在渤海湾耸立起来,它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富丽堂皇,还在这天海一色的广袤空间悬垂了一种精神: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用高昂的旋律放飞理想。

现在回望学院的发展历程,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值得感悟的艺术作品,还是一部经过历史熔炼的教科书,它打破了墨守成规的寂寥,冲破了束缚手脚的桎梏,从而成为一部煌煌大作。在这一章章的历史纪录里,凝聚着一段段生动的实践育人篇章。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当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子,感受到校园的青春活力,再度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也深信:这本厚实的校史,必将会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学习和生活上充实的回忆,带来事业和理想上的无穷力量。

记得我在这所崭新的学院里做过一次学术 告,那是介绍我的长篇小说《天轮》和拍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创作经过。与同学们的接触让我首先感到这里有着鲜明的正气,师生们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就像这里的海上日出。这是由于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历史——它是和这座城市在震后一起发展起来的,与其有着无法割舍的血脉关联。如果说唐山是一座奋发的城市,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么,这所学院也是在艰难的历程携带着创业者的雄心大志,在广阔的天地实现了刻骨铭心的誓言。那些不知疲倦的面孔熬过了四十年的日日夜夜,终于在渤海的岸边感受到海风带来的清爽与和煦。其实,这是负重后的轻松,而骨子里还是凝重与深厚,这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也是一种境界的升华,因为这所学院和这座城市一样,都是用生命凝结而成的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作为内生动力,从而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代化规模。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实体,才使这所学校成为鲜活的学校,才能让在这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们知道什么是良知和智慧,知道什么是博爱与豁达,知道如何用自己宽广的心胸去包容我们的朋友,包容我们的环境——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进步与繁荣。

随意翻开这部校史的任何一页,都有辉煌刻下的时间节点,都有激动人心的深深足迹,都有激人向上的澎湃心结。这是一部开拓进取的发展史、是高职办学的创业发展史、是学院全体教职工家国情怀的奋斗史。这部校史是被青春的烈火燃烧过的,所以把这部书捧在手里还能感到往时的温度,还能悟到这个温度所凝结成的箴言与哲理:所有的艰辛都诠释着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所有的成果与获得都昭示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毫无疑问,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大海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人心不会忘记。

不可否认,这部校史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导致的一些档案保存不善;岁月更迭、人事变迁导致的具体事件不详;多校、多企组合后发展早晚、规模不等、行业异同导致的不均衡;历史修编本身固有的一些难题等等客观性的因素,都给编撰工作带来困难。当然,这些都可以在各位校友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赐教中得以解决,使这部校史能在以后的修编中接近完美。

是为记。

姚建国

2017年9月20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7年 11月 8日
下一篇 2017年 11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