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颗 左翰嫡 自湖北武汉 道 | 视频制作 张锐 胡思远 李正穹

自2020年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以来,湖北武汉,这座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在逆境中奋起,重回烟火人间。

风暴过后,热气腾腾的生活重新开启,更多像陈福英这样的普通人正怀揣坚定和勇敢重寻生活坐标。

守望家国,抗疫精神刻进武汉记忆

不下雨的时候,张定宇都会骑自行车穿过东湖绿道去上班,早上和中午各骑一小时,一天下来可以骑行40公里。

“春天的东湖非常美,满处的樱花、碧桃、海棠,看着就赏心悦目。中午时分,阳光明媚,人们在里面穿行、奔跑,在草坪上晒着太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美丽的国家、幸福的生活就是这样子。”张定宇说。

“我们想用5年时间,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把它打造成湖北样板。”张定宇说。

以张定宇等人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医生》即将上映。3月20日,正值春分,张定宇邀请电影《中国医生》剧组和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大学赏樱,他也亲手种下了一棵樱花树。

过去一年,汪勇一直在公益的道路上奔走:帮助42000名援鄂医护人员免费寄行李,为武汉市1000户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爱心包裹,为湖北省4300余名高中生提供学费赞助,和武汉血液中心一起组织义务献血……

“疫情激发了武汉人民的家国情怀。当看到自己的家园被病毒侵袭,很多人都会想站出来献一份力。”封城之时,汪勇一个人开车穿行在空荡荡的城市,过往车辆的一两声鸣笛都会让他觉得温暖。

如今,在位于武汉市利济北路顺丰速运快递点的办公室,听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喧哗声,汪勇说,这就是幸福。

除了继续做好“快递小哥”,汪勇还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励更多年轻人。

此前,汪勇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写下的回忆录汇成了一本《金银潭日记》,记录这场疫情中80后、90后以及00后的坚韧和顽强。从去年9月开始,他参加了“青春在战疫中绽放”全国巡回宣讲活动,为学生们讲述疫情期间武汉发生的故事,分享关于抗疫的所思所想所为。

“我希望能在年轻人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回想起2020年发生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故事。珍惜当下,不负韶华。”汪勇说。

抢抓机遇,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崛起

在中国信科集团自动化测试区里,近两米高的650设备高速运转,数十名身着白色防静电服的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屏幕前,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调试工作。

居民日常生活重回正轨的同时,武汉的各类企业也逐渐恢复往日生机。作为我国光通信骨干企业,武汉解封以来,中国信科集团率先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其下属烽火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在三个季度内完成了2019年全年的任务量,同时抢抓新基建机遇,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以百倍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技术产品研发升级,不断提高产能和产品交付能力,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科集团所处的东湖高新区是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内聚集了数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有着“中国光谷”之称。为推动经济复苏力量加速凝聚,东湖高新区制定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44条”政策,从减轻负担、加强金融支持、强化创新支持、加大稳岗支持以及优化服务等5方面入手为企业“开绿灯”。

重重困难中,最让郭岭峰忧心的是国外科研人员和物料、设备的通行问题,“物流和交通几近瘫痪,多亏高新区政府帮助我们先后协调20批次复工包机,全力疏通物资运输通道,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关关难过关关过。武汉全面解封之际,长江存储发布了128层QLC 3D NAND闪存芯片X2-6070,这款芯片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的最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一年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郭岭峰说,“凭借这个优势,中国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相信未来还会在突破技术难关、解决卡脖子问题上发挥大作用。”

复工复产以来,武汉动能转换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崛起,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2020年,东湖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8.3%,发明专利突破1.9万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30家,数量首次突破3000大关。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已于近期启动建设,将通过建设高能级创新承载区,支撑武汉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全省全域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监督护航重大项目落地,助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天色微明,建设中的江汉七桥俯卧在长江江面之上,如同一条矫健的巨龙。施工现场,十几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冒着细雨往来穿梭,为5月份正式通车做最后准备。

去年年底,这座武汉市规划的第七座跨汉江通道上传来好消息——随着合龙口最后一颗定位销轴打入钢梁,工程主拱顺利合龙,汉江两岸成功“牵手”。

时至今日,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江汉七桥项目经理刘生奇依然记得当时的激动心情:“这个阶段性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

2020年3月24日,江汉七桥项目正式复工,成为武汉市首个复工的桥梁工程。1个多月后,中铁大桥局组织的“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拉开序幕。“激励效果非常明显,施工速度较疫情前提高了50%。”刘生奇说。

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工期的同时,另一群人也在为了这座城市的复苏四处奔忙,武汉市纪委监委驻市城建局纪检监察组干部李沛就是其中一员。“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对武汉在建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实地了解项目进展,聚焦职能部门干部履职情况开展监督,看是否存在失职失责、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近三个月的监督中,派驻纪检监察组走访了各区建管部门及市政、房建项目施工现场等84个点位,发现问题109项,现场督办责任部门整改105项,对存在的失职失责情形启动调查程序,共问责5人。

一年多时间里,让李沛感触最深的是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前期的疫情防控,到项目复工复产,再到如今的护航开好局起好步,监督的重点在不断变化”。

“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经济开启新一轮加速跑。今年一季度,全市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项目就有7个,创造了武汉历史上单次投资规模之最。

“无论工作重心如何转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李沛说。

照片中,刚满14个月的女孩漂亮可爱。这个崭新的小生命,见证了武汉的浴火重生,还将与这座英雄的城市一同成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4月 3日
下一篇 2021年 4月 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