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鏖战.mp36:12来自中国交通广播
“雨越来越大了,大家坚持一下,注意安全”8月30日,凌晨2点,佳鹤铁路莲江口站内,机具的轰鸣声中传来了施工负责人白方博洪亮的声音。这位精力充沛的80后年青车间主任,多日的连续“作战”并没让他感到疲惫。
连日来,佳木斯工务段组织佳木斯、鹤岗、西佳木斯、双鸭山西,四个线路车间200余人并肩作战,在佳鹤铁路71.5公里的线路上,形成若干个作业单元,计划共同完成线路捣固、卸车、外观整治等施工任务。
人工捣固有着灵活机动的特点,主要针对道岔护轨、岔心、道岔曲股等重点部位,可以使道床强度均匀坚实,提升道岔设备质量,降低故障发生率,从而确保行车安全,也是每一名工务人的“必修课”。
“雨大了,视线不好,大伙儿小心脚下,不要滑倒摔伤” 今年30岁的工长马明辉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提醒着身边的工友。别看他年经不大,却在这个平均二十四五岁的青年集体中,颇有威望,大伙儿平时有个大事小情,都喜欢跟他唠叨几句,“冲击镐本身几十公斤,启动时要顺着它的劲向下,脚要站稳,手放松,不要用蛮力,像我这样……”身为一名现场经验丰富的工长,工作中的言传身教,使他与工友之间的兄弟情义更加密切,同样他也是车间骨干,主任得以信赖的“左膀右臂”,平时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协助车间,时刻观察现场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沟通,确保轨道几何尺寸符合要求。
“这个空儿打实之后给我打一会镐,我打一阵再给你打”不远处双鸭山工区26岁的梁会东又从工友的手中接过了沉重的冲击镐。刚入路的时候,梁会东还对冲击镐持有恐惧的心态,还不太会使用,每次使用时都会震的双手发麻,许久不敢活动。通过这两年的锻炼,使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不在是当初的那个柔弱男孩儿。
“这些天,气温30多度,还好咱们晚上干活,凉快,今天下雨,捣固正好没有灰!”;“白主任,你这苦中作乐的劲头,我还得好好学习呀!”主任白方博与工长马明辉,擦肩而过的交谈,更像透着关心的逗嘴。白方博随手把自己身上的毛巾,搭在马明辉脖子上,“还跟我贫,你脸上都是油渍,快擦擦!”说完,又消失在人群中。他们与倾盆大雨不期而遇,夜晚的灯光下,机器的轰鸣声、工具的撞击声、口令的应答声夹杂着雨声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一曲动听的劳动乐章。
“雨大,把对讲机放在衣服里面,用耳机通话,注意3至5分钟通话”白方博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到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提醒着驻站及现场防护员,对关键岗位的安全提示,一直以来都是他的重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雨停了,天也晴了,大伙儿加把劲,还有最后的100米,5点钟干完活,正好能赶上新出锅的早餐,大伙随便点”;“好呀,白主任,这几天捣固,冲击镐震得手麻,我来个猪蹄补补,哈哈”白方博边检查作业质量,边与大伙儿开着玩笑,一声声开怀的笑声为这支鏖战一夜的队伍缓解着疲惫,在朝霞的映照下,大伙儿都向着既定的目标终点进发。
佳鹤铁路线路全长71.5公里,其中31.1公里新建线路设计时速160公里,设计预留时速200公里条件。改造工程竣工后,鹤岗至佳木斯区间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36分钟。现在全线整体设备质量验收,已经进行到最终的冲刺阶段,年富力强的“白主任”、言传身教的“马工长”、安全第一的“沈防护员”、不负韶华的“梁线路工”,这些奋战在一线的铁路人,为了心中的目标,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努力着,将汗水与雨水交结,在这条佳鹤铁路上挥洒。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