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丝带”内部仰望“天幕”,带给人们一种身处钢筋森林般的震撼。 赵莹莹 摄
速滑馆全景。 黎方益 摄
“天幕”下施工的工人。 黎方益 摄
2019年2月21日,工作日的周四。几场降雪后,北京迎来了难得的暖阳,午后的最高温度达到11摄氏度。坐在常务副经理办公室里,张怡紧盯着面前电脑中的实时监测图像。“今儿的气温难得回升,得让工人们抓紧时间干。”几百米外的施工工地上,建设工人们正在进行屋面索网结构的张拉施工……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工程,有着“冰丝带”昵称的国家速滑馆仅用时8个月就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而到2019年年底,国家速滑馆将实现封顶封围。届时,22条“冰丝带”将在奥林匹克公园飞舞。
速滑馆进行时
千吨钢索网整体提升到高空
“我们都知道,国家速滑馆的屋面,是世界体育馆场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索网建设难度也是首屈一指的。”张怡介绍,生根于碗状看台顶部周圈环桁架上的钢索网结构,最大跨度是198米×124米,总重量则有968吨。
由于造型不规则,钢索网的所有拼装工作都是在地面完成,然后再采用液压千斤顶,一点点、一点点地整体提升,在空中找形。“屋面变形,是提升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而且,搁在混凝土柱上的8500吨环桁架也会在提升张拉中跟随变形。”张怡说,为了稳定受力,屋面东西方向采用了49对承重索,南北方向采用了30对稳定索,承重索和稳定索都采用双索。而为了节约工期,在屋面提升阶段,就将高空屋面的配重置换到索网之下,也就是垂吊下来的那517根钢丝绳,以为玻璃幕墙的尺寸测量留出时间。
“你从监控系统可以看到,从开始提升到完成,索网的形状都在变化,我们每天都会对它进行动态数据监测。而到张拉完成后,空中就会呈现出最终的马鞍形。”
速滑馆亮点
3360块玻璃幕 3359种尺寸
如果说,建设屋面是在给建筑“戴帽子”,安装玻璃幕墙就是给建筑物“穿外衣”的关键一环。玻璃幕墙的安装,也是今年国家速滑馆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这3360块幕墙玻璃,实话实说,只有两块玻璃幕墙的尺寸是一样的,其他的玻璃幕墙,每一块的尺寸都不相同。”每天,负责玻璃幕墙施工把控的史自卫,都很关心索网结构的施工进度。因为,3359种尺寸,意味着每一块玻璃幕墙都要实地测量后再去工厂定制化加工,而只有当环桁架的位置固定后,史自卫才能派人去现场实测。
“幕墙拉索是在环桁架外侧周围的,所以,环桁架的坐标不确定,幕墙拉索和连接点的坐标也确定不了。”史自卫解释道,屋面索网张拉时,环桁架会跟随变形,连接节点也会跟着位移,而在设计之初,就要求幕墙拉索和S形龙骨必须严丝合缝地连接,“为了打造出完美的造型,一毫米也不能差,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冰面
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设计理念来自于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沿着外墙曲面由高到低盘旋而成的“冰丝带”,就像是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动时所留下的一圈圈风驰电掣的轨迹,而“22”这个数字又代表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年份。
除了拥有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之外,国家速滑馆还拥有一个最——亚洲最大的冰面,冰面面积有1.2万平方米。全冰面的设计,也让这里可以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为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
此外,国家速滑馆在设计上还融入了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将场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180万度电。而无处不在的空气则能为3000平方米的场馆管理用房供暖,由此每年可实现160吨二氧化碳的减排。
速滑馆大城小梦
打磨艺术品的拼命“女汉子”
尽管年龄不算大,张怡在建筑这个行当里的日子却不算短,学校毕业后,她就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11年前的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她也参与了奥运村工程的建设。
“一到国家速滑馆现场,就感觉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氛围中。”张怡说,建设2008年奥运村时,因为工期紧,就来了场“万人大会战”。到了国家速滑馆项目,工期依然紧张,“白 黑”、“5 2”是家常便饭。为了抢工期,“女汉子”张怡常年待在工地上,就连刚过去的己亥年大年三十儿,她也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只在视频中和家人问了声好,“项目虽然在北京,但和在外地也差不多。”
类似的,两个奥运工程,都是科技含量特别高的项目。建设2008年奥运村时,就运用了如太阳能板、光伏发电、雨水回收、透水地面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到了国家速滑馆,三维测量技术、抗冻钢纤维混凝土、弧形预制看台板……也都是最先进的科技。
“以前人们常说,干工程就是盖房子嘛,可我觉得这话放到今天就不准确了。就说组成‘冰丝带’的3360块玻璃吧,几乎谁和谁都不一样,干的全是精细活。”在张怡眼中,国家速滑馆就像一件艺术品,而她要做的就是带领大伙儿打磨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黎方益 摄
速滑馆揭秘
国家速滑馆之最
■世界体育场馆中最大的单层双向马鞍形索网屋面
■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首个成功引入社会资本的场馆
■率先采用全国首例弧形预制看台板
冬奥工程计划表
纳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共有52个。截至去年底,42个项目已开工,总开工率达8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