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电车之父”最后的手稿:4000余字道不尽半世纪电车情缘

“老伴病重后交代我两件事,一件是把他珍藏的大连电车史料捐赠给大连公交集团,一件是帮他把记忆中有关有轨电车的往事整理好,讲给大连市民听……”

鲜为人知的“大木笼子”和“乘凉电车”


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有轨电车在大连诞生了。这台1001型有轨电车的设计者就是陈培凤,他因此被誉为大连“电车之父”。从1947年进入大连交通公司参加工作,陈培凤与有轨电车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情缘。2021年,91岁高龄的陈培凤老人身患重病,他的家人联系到了大连公交集团,将老人珍藏多年的记载大连有轨电车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捐赠给大连公交集团,希望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大连的城市历史。2022年2月,陈培凤老人去世,老伴姜素卿开始整理他留下的手稿,期待有机会将陈培凤老人记忆中的电车往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连有轨电车的发展变迁,保护好城市文化。

对于了解大连有轨电车的人来说,1001型有轨电车的诞生故事已经耳熟能详,1001型有轨电车诞生前的电车是什么样的?陈培凤老人在手稿中予以详细介绍。

1909年大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码头至原动物园之间通车运行。当时的车辆是日本从美国采购进来的,车辆底盘是英国制造的,电器设备包括电机、控制器是德国制造的,车体是美国制造的,由于是全木结构,大连人称它为“大木笼子”。上车门没有门扇,只是用一根铁链子挂在两边的门框上作为安全设施。此外,1909年至1951年之间的电车是没有司机座的,司机只能站着开车。1951年,1001型有轨电车诞生,首次设计和安装了司机座椅和乘务员座椅,极大改善了司乘人员的劳动条件。

陈培凤老人还在手稿中指出:20世纪40年代,我市曾出现过旅游专用电车,当时叫做“乘凉电车”。1950年前后,陈培凤在翻阅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车辆技术资料时发现了一种车辆布置图。这种车型两端为司机室,中间部分是敞篷的,车内放有两张茶几,每张茶几四个座位,可容纳8人。乘客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观光。这种旅游观光电车是当时专供日本人和有权势的人享受的。他发现这种车辆布置图后,曾找到解放前就在公司工作的老职工,他们证实过去确实有这种观光电车。解放后在交通公司实有车辆中有两辆货车,就是当时的观光电车改造的。

专为运输玻璃设计的货运电车


在56年工龄中,陈培凤老人共参加和主持各种车辆设计30多种,包括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其中,他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台铰接式有轨电车–DL-621型有轨电车曾登上英国《现代电车》杂志。由于该车型载客量达到300人,等车的人都能装进去,被人们称为“一扫光”,为解决大连乘车难问题做出了贡献。

实际上,为了服务生产生活,陈培凤也对有轨电车进行了大胆改造,比如“母子电车”,上个世纪50年代初,正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市的很多大厂陆续恢复生产,客运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妇女抱幼儿乘车上下班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她们乘车难的问题,电车工厂对解放前遗留下来的两台无动力拖车进行修复。用两辆动力性能好的电车组成动拖组,后面的拖车专用于抱幼儿的妇女乘坐,当时被称为“母子车”。这种拖挂车当时仅能在解放广场至中山广场方向单向运行,且仅能在早晚高峰时间运行一个往返。如果需要运行两个往返,拖挂车需要进解放广场库内调头。“当时产假只有56天,妇女抱孩子上班的情况很多,早晚上下班乘车拥挤,没有条件设置母婴专坐,所以就想出这么个办法缓解妇女乘车难题。”姜素卿说。

1955年前后,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连玻璃厂的玻璃产量不断提高,但是玻璃的出厂、外运都成了问题,因为当时我国的汽车生产尚处于空白,运输业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能不能用电车来送?市政府把这一任务交给大连电车公司。当时考虑从玻璃厂到码头可以充分运用长江路、人民路已有电车线路的轨线网,经过反复研究,在长江路、联合路道口设一分歧道岔,在港湾桥设一分歧道岔,利用原有电车线路网将玻璃厂和码头串联起来。两处分歧道岔是轨线工人想方设法利用旧件拼装起来的,对运输车辆的改造任务就交给了陈培凤。

当时,装玻璃的箱子内夹有大量防震稻草,电车集电弓与架空线之间产生的火花落到箱里很容易引发火灾。为此,陈培凤新设计了双接触线并用滑车拖动的受电方式,避免了玻璃厂库房内可能产生的火花。“设置两个开关,当电车通过库房时断电,借助滑轮通过,这样不产生火花。等出了库房,电门一推,又有电了。”姜素卿解释道,同时还对原有两台无篷电车进行改造,装上顶篷,避免火花落到箱子上,从而确保了玻璃的运输安全。

一声赞誉帮助有轨电车保留下来


20世纪50年代前,世界各国城市有轨电车有了很大发展,城市的客运交通有轨电车已发挥出主导作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九个城市都有有轨电车。到了6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英美等一些国家先后拆除了有轨电车,以公共汽车替代了城市客运交通。

1978年,一位外国领导人来我国进行访问,并到大连来参观。看到大连街上叮当响的有轨电车时,称赞大连市的领导非常有远见,保留了城市有轨电车的文明历史。外国领导人的一声赞誉,以及大连市人民对有轨电车的深厚感情,改变了大连市领导的决策。尚存的黑石礁至兴工街区段,沙河口站到大连站区段,大连站到寺儿沟区段的三条线路保留了下来,并根据国外的经验,从80年代开始对我市有轨电车的线路、车辆纳入科学规划,组织了一定的科技力量,开展了现代化轻轨交通系统的研究,使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了新的飞跃发展,如今,201、202路有轨电车仍穿梭城市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7月 23日
下一篇 2022年 7月 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