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公安局通 了今年以来防范打击治理电线网络诈骗工作最新情况。2021年以来,上海市公安机关会同通信管理部门和通讯运营商,日均拦截诈骗电话21.5万通、封堵诈骗短信41.2万条,日均阻断对诈骗网站的访问高达1267万次。
都知道电线网络诈骗犯罪猖獗,但这样的数字还是让人震撼。
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臻直言,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式犯罪发案快速攀升,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最突出问题。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何如此猖獗?打击难点到底在哪?普通人究竟该如何避免?通过近半年来的观察,且让大江东工作室试着分析一二。
“紧跟时代”,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
细数近年来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类型越来越多,“推陈出新”速度极快。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利用通信、互联网等渠道实施的犯罪,过去,这类犯罪主要依靠电话和短信”,陈臻介绍,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新的诈骗手法演变升级,欺骗性、隐蔽性更强,近两年,作案手法从电话、短信向网络端发展的趋势明显,网络诈骗案件的占比已超过85%;受害群体覆盖各个年龄段,其中90后人群占比达到62.7%。
今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法类型做过分析,发案数居前的依次是兼职刷单、网络购物、假冒客服、虚假贷款、网络诈赌、假冒QQ微信等6类,占到一季度既遂案件约80%。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难以杜绝,一大原因在于,随着互联网用户习惯的变化,犯罪团伙“紧跟时代”,各种各样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
2020年底,上海松江警方侦破一起特大直播间充值诈骗案,犯罪团伙雇佣女主播开设网络直播间,诱骗被害人充值打赏刷礼物,建立“感情基础”后,再把被害人拉进所谓“亲友群”,鼓动被害人继续打赏,一个60余人的团伙,依靠这种手段,非法获利超过千万元。
诈骗软件后台,个人信息一览无余
不论婚恋交友还是投资理财,如今的网络诈骗团伙,都有互联网技术支撑。今年年初上海长宁警方侦办的一起案件中,被害人市民王先生下载一款名为“新春之舞”的理财APP,先后转入人民币11.5万元,却一直亏损。警方侦查发现,在诈骗团伙背后,还有一家专门为诈骗团伙开发制作各类虚拟交易APP的技术团队。
“根据诈骗团伙需求,可以订制APP的名称、封面、业务板块等,甚至可以添加诈骗团伙想要被害人知道的所谓‘新闻’。”办案民警介绍,该技术团队开发的所有APP,内核都是投资交易平台,根据诈骗需求,表面上可以分别引用外汇、期货、股市、贵金属等正常市场数据,但在交易环节则可以随时修改数据,达到诈骗目的。这类平台一旦骗得大量资金,就会立刻关闭。
还有的犯罪团伙,直接将黑手“伸”进被害人手机。在上海警方今年4月侦办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在自己开发的非法APP植入“暗雷”技术,一旦被害人下载,就可扫描其手机照片、通讯录,还可以在手机里安装假的购物网站,达到窃取被害人财产的目的。
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采取集约研判、集合抓捕、集群打击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轮集中统一收网行动,集中警力分赴全国26省251市,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2700余人,串并侦破上海和外省市案件1300余起,查冻涉案资金1550余万元。
溯源治理,聚焦“两张卡”
警方查获的涉案银行卡、电话卡
上海警方介绍,任何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都离不开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需要电话、微信、网络账户等通讯载体;资金流,则需要个人信用卡、储蓄账户、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等。
有人为谋利,在不法分子的唆使、引诱下,以个人名义办理电话卡、银行卡后,出租、出售、出借给一些“收卡”中介,以此赚取费用。在倒卖“实名不实人”电话卡、银行卡的各个环节里,出现了“开卡、带队、收卡、贩卡”等不法团伙。银行、电话,“两张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源头治理的关键。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文件明确,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等,以及收购、出租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物联网卡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的“帮助”情形。
为诱骗他人实名办理手机卡后进行贩卖,相关犯罪团伙非常善于伪装。8月初,在“断卡”行动中,上海松江警方抓获一电话卡“卡农”吴某,其供述为了免费拿油、米等开卡礼品,曾实名登记为他人办理手机卡。警方以此为突破口迅速成立专案组,经连日侦查,专案组分头行动,在抓获6名嫌疑人,其中涉及通讯运营商工作人员3名、收贩卡人员2名、“卡农”1名,缴获电话卡1500余张。
案件中,团伙在没有获取通讯公司授权情况下,却通过通讯运营商工作人员违规获取各通讯公司开卡工号,并安排人员摆摊开卡,以赠送油、米等方式,诱骗他人使用真实身份办理电话卡实名登记,很多人拿到礼品后便会离开。一旦骗取实名电话卡后,他们再通过线上销售给诈骗团伙。
今年以来,上海市公安机关瞄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帮凶”,已累计抓获“银行卡、电话卡”犯罪嫌疑人1.31万人,打掉“卡头、卡贩”等上游团伙320个,循线深挖通讯、金融行业“内鬼”101人。
加强防范,多追赃不如少受骗
反诈骗宣传海
从外部防范的角度看,今年,在多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建立健全市域技术防阻、预警劝阻、破案打击、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尽最大努力、用最实措施,想方设法减少案件的发生。通气会上介绍,上海在实现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数“两年连降”、破案数“五年连升”的基础上,今年1至7月份,既遂案件数继续下降3%、破案数上升35.7%,直接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达7.4亿余元,其中直接查冻涉案资金3.9亿元,阻断向涉案账户转账3.5亿元。
此外,上海还创立了“联动劝阻”机制,通过短信劝阻、电话劝阻、上门劝阻等方式,提醒潜在被害人避免受骗。对尚未警觉、已被“洗脑”甚至准备转账的高危潜在被害人,及时指派民警第一时间开展上门见面劝阻,积极动员家属、好友、居村委干部、银行工作人员等配合开展劝说。今年以来,已累计发送提醒短信2900余万条,拨打劝阻电话192万人次,见面成功劝阻达29.1万人次。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少受骗。”陈臻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践行“全社会反诈”理念,积极推动全社会综合治理,强化事前风险管控,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
“对于市民群众来说,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很有必要”,谈及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髙发,上海长宁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专班中队长谭斯维说,随着科技迭代更新,各种软件技术高速发展,不少犯罪分子利用这个趋势对诈骗软件进行包装宣传,新型诈骗层出不穷,很有迷惑性,对于市民来说,很多新奇的东西,不要轻易去尝试。凡是涉及财产交易的一定要谨慎,对于来路不明的手机软件,特别是使用短链接、二维码、短信进行安装的,一定不要随意下载,避免有害APP的侵害。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