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起至3月10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主题,着眼于科技与艺术,聚焦了数据整合、代码编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当下最热点而又使人类面临着最新挑战的问题,共邀请了来自15个国家约50位/组艺术家参展。
新颖形式下的当代文化思考
联合区域力量打造文化地标
“广州三年展” 是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学术品牌,自2002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成为具有区域和全球影响力的专业性当代展事,也是国内最大的艺术盛事之一。
本届广州三年展分为主题展和文献展,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张尕、菲利普·齐格勒担任主题展策展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州三年展还在广东地区的华侨城盒子美术馆、紫泥堂艺术小镇等多个艺术空间设立了分展场/平行展,展出部分参展作品。对此,王绍强表示,“这次我们把珠三角接近10家美术馆和艺术空间联合在一起,其中既有高校美术馆,也有利用珠三角闲置厂房改建的艺术空间,这次联动不是为了做一个临时性串联,而是希望建构一种生态,形成一个区域的合力。我们希望广州三年展能够成为一个区域的支撑,形塑一个区域的艺术力量,从而形成一种更具有活力和张力的艺术生态。”
对话主题策展人张尕——
探讨人与万物未来新关系
广州日 :如何理解本届三年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 (As We May Think, Feedforward)这个主题?
张尕:前半句“As We May Think” 翻译成“诚如所思”点出了展览的主题表述。后半句“加速的未来”,英文“Feedforward”有“前馈”的意思,指的是控制论里相对于“反馈”的一种预设机制,即在行动开始之前就采取控制。举个例子,人进入屋子,屋里的暖气开始启动,暖气系统预先有这样的程序设置,人出现时做出反应,这就是所谓前馈的意思。翻译成“加速的未来”也特指了这个“未来”具有一种“前馈”的内涵,而非眼下耳熟能详的“未来已来”。
广州日 :展览各个部分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张尕:未来的世界存在于想象之中,一方面,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理由去想象未来科技将会更加高速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环境问题等诸多挑战。这个加速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未来,是这个展想要去探讨的问题。就像我刚刚所阐释的,现在对未来的理解有着预设型的内涵,尤其在数字社会,器官的感觉能力都受到数字技术影响。所以,第一部分“叠加:数字中的艺术”是一个铺垫,呈现我们所处的技术和数字社会;第二部分“同类演化”是讨论目前人类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在受到来自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时,会如何变化;我策展的“机器不孤单”是把前面这两部分又扩展了一下,把机器的概念作为系统论的概念,延展到机器所代表的一种连接关系,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为的关系,因为机器从来不是一个机器在运作,而是一群机器或者机器的网络在运作,从这里面再延伸,山川、河流、大地、人类、历史都可以在这样的关系里产生。在展览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类型的相互关系,比如沼泽体系、天空体系,人和机器的关系等等,也就是从广义生态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万物新的关系。
广州日 :现场的展品有着复杂的机器构成系统,艺术家产生自己的想法之后,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落地呢?
张尕:大部分艺术家在这里所做的装置或者机械运动,都是他个人完成的,少部分的艺术家会借助其他的技术支持,他们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家,不是把传统意义上国、油、版、雕作为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的技能恰恰体现在具有运作机器、生物实验等的能力里,因此可以称他们为不同类型的艺术家。
精彩看点
邓悦君 《O》
冯晨 《光的背面》
图像的出现和消失是冯晨作品想要表现的核心内容。同样,时间这个概念也是其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光的背面》是一件场域特定装置作品,百叶窗的开阖通过装置由声音来控制。这件装置作品对透进展厅内的自然光进行改造和调控,使静止的空间有了光线带来的动感和韵律。
刘娃 《浮光掠影II》
这是一个融合脑电波科技的艺术装置。观众用意念控制环境变化,并反思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观者戴着捕捉其脑电波的EEG头环,伴随着音乐走进房间。当她观看四周的画时,她集中的注意力通过头环让光线依次变成七彩颜色。画中人依次从黑色剪影中浮现出来,又隐没在一片废墟和垃圾之中。绘画探讨了当代商品社会中的快消文化,以此反思现代化的影响。观众在不同心境下会看到不同情境,随着光线交替变幻,人物和环境一闪而过,画面的全貌却隐匿在浮光掠影之下。当一位观众用意念改变浮现的画面时,别人也能看到他眼中的景象,在共情中反问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界限。
伯尼·卢贝尔 《足够的纬度》
《足够的纬度》模拟了夜间漂浮在黑色塑料海面上的情景。通过创造出困境的显著特点,试图激发三个参与者的想象力。一位参与者脚踩木质自行车踏板,让黑色塑料薄片产生波浪的效果,而另一位参与者用脚踏板制造“船”在海上颠簸的感觉。当你的重心发生变化时,船就会摇晃颠簸。第三个参与者通过“划船”这一动作,让塑料海洋的海平线上发出微弱的光,制造出你在夜晚归家的效果。但在海洋上划船并不轻松,你时常会感到疲倦,灯光也会随之闪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