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同企业各自推出的循环包装,其实还是单个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如果能够使循环包装在各个企业间进行共享,把“小循环”变成“大循环”,逆向物流成本就能够进一步降低。
李志强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副教授
“618”年中促销活动落下帷幕,不少人在享受“买买买”带来的“剁手”快感后,紧接着便要面临快递包装“扔扔扔”的烦恼。面对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不知多少人又犯了愁。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发展迅猛,截止到2021年底,日均快递业务量已突破3亿件大关。而在10年前,这一数字还仅是1000万件。大量一次性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不仅给个人处理带来苦恼,更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就在刚刚结束的年中促销活动中,快递包装里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身影,可循环快递包装逐渐进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
纸箱之外还有“青流箱”“漂流箱”
他提到的保温箱,便是目前不少电商、物流企业都在采用的循环生鲜保温箱。区别于过去生鲜冷冻商品寄递中常用的一次性泡沫箱,循环生鲜保温箱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通常可达一年以上,能够循环使用数百次。并且,相比会造成白色污染的一次性泡沫箱,循环保温箱的主体保温材质多采用发泡聚丙烯(EPP)材料,不仅隔热性好,还更加轻便、耐用,也更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目前,针对普通商品的可循环快递包装大多由聚丙烯塑料(PP)制成的蜂窝板材拼接而成,具有轻便、耐用、易折叠等优势。根据该类产品主要生产商之一小象回家提供的资料,正常情况下该材质的循环箱使用寿命可达3年,并且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其聚丙烯材质可实现90%以上的回收率。不仅如此,目前的大多数可循环快递箱均采用魔术贴、卡扣、拉链等方式进行封装,能够实现零胶带使用,这也使得此前饱受诟病的胶带过度使用问题一并得到了解决。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副教授李志强表示,相比于大量使用的由瓦楞纸制成的一次性纸箱,由PP塑料制成的、可反复循环使用的包装箱实际产生的碳排放会更低。“造纸本身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以及污水等,且纸制品多为一次性使用,浪费极大。可降解的、能够多次使用的塑料制品,其碳排放相对来说是较低的。”而从制造成本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单个循环包装箱的成本虽然相对较高,但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其成本也将被逐渐摊薄,“用的次数多了,循环包装箱的成本会远低于一次性纸箱的成本”。
解决回收难有了突破口
循环包装好处这么多,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事实上,好去不好回,一直是此前困扰可循环快递包装大规模应用的堵点之一。
快递包裹从终端快递站点到消费者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称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而循环包装面临的则是这“最后一公里”的逆向物流问题:如何将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循环包装收回?针对这个难题,不同企业有着各自的解决办法。
根据顺丰一营业站点的快递员介绍,他们在使用可循环包装箱时会鼓励用户尽可能地当面签收。签收时,快递员会将包裹从循环箱中取出,待收件人检查包裹无损,确认收货后,快递员会直接将循环箱带回站点。如果遇到收件人提出需要将包裹暂存,快递员会在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将包裹从循环箱中取出,并将面单贴到包裹内层的防水袋上。随后再将其放置在暂存点,快递员带走循环箱。以此尽可能避免将循环箱留在收件人手中。
李志强同样认为,找准合适的场景能够有效提升循环包装的回收效率。“在像高校、园区等广泛应用快递暂存点的地方,可以率先试行循环包装。取件人可以在暂存点就把外面的循环包装当场拆掉,留在暂存点,最后由物流公司集中收回”。同时,他也建议企业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鼓励用户主动使用、返还循环包装。物流企业菜鸟网络对于一次性纸箱回收利用的做法,或许能够为破解循环包装“回收难”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菜鸟绿色项目负责人牛智敬介绍,菜鸟鼓励用户主动将收到的快递包装纸箱送回菜鸟驿站,并且在下次寄件时优先选用。“我们有时会用鸡蛋等物品交换用户手中的旧纸箱,并且如果用户选择了使用旧纸箱寄件,我们会发一张3元的优惠券表示鼓励”。
“小循环”还要变成“大循环”
除了需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回收问题外,李志强认为,从更宏观的视角上看,循环包装的整体逆向物流问题是其未来大规模应用中需要突破的另一瓶颈。“目前,大多数商品的物流方向是从东南发向西北,相反方向的较少。这会导致部分循环箱来到收货地后回去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循环箱积压,不得不空箱运回,额外产生成本。”李志强表示,虽然仅从制造成本来看,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循环包装的成本将低于一次性包装,但如果加上逆向物流成本,循环包装的整体成本仍然较高。
此前,段艳健接受采访时便坦言,当前投放的“青流箱”在逆向回流时会犯“选择困难症”,其在各个仓库间均衡配置存在难点,导致不同型号的“青流箱”在各个仓库间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包装空间的浪费,因此投放相对谨慎。
李志强认为,共享将是破解可循环快递包装逆向物流难题的关键。“现在不同企业各自推出的循环包装,其实还是单个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如果能够使循环包装在各个企业间进行共享,把‘小循环’变成‘大循环’,逆向物流成本就能够进一步降低。”李志强表示,共享的前提是标准的统一,他建议行业 、政府对口管理机构等主动牵头推进相关标准制定,为实现循环包装共享,降低逆向物流成本铺平道路。段艳健也透露,预计到2023年底,京东物流将完成循环包装的共享模式试点,到时用户看见“青流箱”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