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计算书
1)结构计算书内容
1、工程概况是否已描述?(工程建设地点、地下室、层数、层高、总高度、室内外高差、结构计算高度等)
2、结构选型,抗震设计条件(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建筑物各构件抗震等级(尤其是涉及乙类建筑的时候),注意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
3、荷载统计,建筑专业是否已提供各部位建筑做法?
4、本工程各部位现浇板降板数值是否已明确?
5、设备专业是否已提供水箱及设备荷载?
6、砌体结构时,是否有各梁、基础计算过程及结果(可采用excel表,但应有详细过程记录,以备后查)?
7、是否已考虑雨蓬、挑檐、阳台等悬挑构件配筋及抗倾覆计算?
8、基础计算,勘察 告内容是否有效?勘察高程、规划绝对高程、本楼相对标高是什么关系?应列表明确。基底标高相应勘察高程一定要明确。
9、基础选型原因?是否有软弱下卧层应描述并考虑?桩基时是否有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长计算?复合地基时是否将相关计算明确写入计算书?
10、勘察 告中的水位是否明确描述?是否有抗浮设防水位的明确描述?是否需要计算抗浮?基底水头多高?
11、是否需要沉降计算?按规范计算相关沉降(规范要求有沉降时,一定要做沉降计算)
12、同一小区中你与其他设计人员对设计条件是否已达成一致?(如材料、荷载、抗震等级)此项应提前判断并 结构专业负责人统一。
13、是否已列出本工程涉及到的各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如柱、墙轴压比,涉及抗震等级及混凝土标号的柱梁最小配筋率等)
2)结构电算
建模
1、是否已考虑窗顶与梁底的相对关系?应注意顶层与标准层可能有不同(顶层无建筑面层注意外围梁高的处理)
2、是否已考虑构件偏布对建筑功能的影响?(如柱截面对电梯井净使用尺寸的影响,梁宽对设备管道净尺寸的影响、梁宽对楼梯梯段净宽楼梯平台净宽的影响等)
3、是否已注意对高度h>60m的高层,风荷载取基本风荷载的1.1倍?(本地就是0.45X1.1=0.50。)
4、是否已正确选择本工程的风荷载地面粗糙度?
5、对无地下室的结构底层层高是否已加高至基础顶?
6、是否已将JLQ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设为0.25%,间距200?(7、8度时)
7、是否已充分考虑各部位楼面荷载?梁上线荷载?
8、是否已修改楼梯间处恒荷载为6.5,活荷载为3.5?是否已特殊考虑电梯机房、空调机房、水箱间等特殊荷载?
9、是否已考虑四周地下车库作用在主楼地下室外围构件上的荷载?(按墙上活荷载)
10、是否已注意模型调整开间布局后自定义的现浇板板厚可能变化的情况?
11、是否已在荷载定义项中选中“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12、模型中是否有大开洞、跃层柱等特殊情况?是否已考虑部分板需要定义为“弹性板6”?跃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是否已复核无误?
13、是否为多塔楼结构?是否为地上设缝结构?是否已设多塔?
14、每标准层的本层信息、设计信息中的各项是否均已修改?
结构整体计算
1、是否已考虑“强制刚性板”模型和“非强制刚性板”模型分别计算?按“强制刚性板”模型查看周期、位移;按“非强制刚性板”模型出配筋结果。
2、是否已控制周期比、位移比?框剪结构是否已控制框架柱所占倾覆力矩的比重?
3、计算结果中位移比大于1.2时,是否在SATWE参数中“地震信息”选项同时选中“考虑偶然偏心”、“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再次重新计算?
4、电算结果查看内容:总信息(层刚度比);周期比、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减重比;位移、位移比;构件内力及配筋、梁、柱、墙配筋图;超筋信息;框剪结构倾覆弯矩比 值(要求剪力墙至少占50%以上)(文本第9项)。
5、框架柱、JLQ轴压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6、在SATWE计算结果文字信息第6项“超配筋信息”中,是否有墙肢稳定不满足要求的结果?
3)结构设计总说明图纸
结构设计总说明
1、工程名称、设计号、图纸页数是否注写正确?(出白图前应与甲方确定工程名称),所有涉及工程名称的条文是否为该工程名称?(如勘察 告名称等)
2、图签栏涉及人员姓名是否完整、正确?
3、自然条件是否全部已知?(勘察资料、水位情况、抗浮设防水位、液化情况、风、雪)。
4、±0.000对应的绝对高程,或±0.000与勘察基准点的相对高差是否已注明?
5、使用的设计规范、规定是否准确无误,所列设计规范有无遗漏、或有无多余过期作废的。
6、勘察 告编号、持力层土质及地基承载力,液化情况,地下水是否有腐蚀等
7、对照建筑平面图的房间使用功能,各部位荷载及特殊荷载是否注写完全,没有遗漏?(尤其注意水箱荷载、电梯机房荷载、是否上人屋面)
8、所用材料的规格、强度等级是否齐全正确?(尤其注意混凝土标号与计算模型是否一致)
9、各构件(梁、柱、剪力墙、现浇板)抗震等级、构造要求(保护层厚度,钢筋接头,锚固等)。
10、对剪力墙结构,墙水平筋是否代边缘构件箍筋应特别注意,所选图集构造节点页数应与图纸内容对应
11、后砌墙相关构造要求,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是否已注明?
12、是否有超长施工要求?具体措施是否明确?
13、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位置、尺寸是否交代清楚。是否需设后浇带?后浇带类型、详图、具体施工要求是否已注明?
14、是否需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构造详图
15、本工程用到的图集列表,图集是否现行最新图集?
16、各条文引用图集、规范内容是否符合现行最新图集、规范要求?
17、各条文是否按院、所最新要求执行?
18、同一小区中不同设计人员相同类型的结构设计说明内容是否已协调一致?
4)基础
基础平图面
1、工程名称、设计号、图纸页数是否注写正确?(出白图前应与甲方确定工程名称)
2、图签栏涉及人员姓名是否完整、正确?
3、轴线号、轴线尺寸、总尺寸与建筑图是否一致?(基础图中必须有总尺寸)
4、墙下条基或柱下条基的尺寸及编号是否注明?
5、柱下独立基础或承台的尺寸及编号是否注明?
6、筏板基础的底板厚度、板底标高、外轮廓定位尺寸、配筋、封边构造是否均已注明?
7、筏板基础平面图中是否已注明:筏板施工前应校核桩位,确保筏板边线距桩边不小于400mm。
8、电梯井底坑、集水井、排水沟等是否已在基础图中标注定位?
9、桩基础中单桩定位尺寸、桩选型、桩长桩径、数量、详图、承载力、试桩要求、检测要求等是否已说明清楚?
10、底层后砌墙基础是否按建施一层平面图绘制?
11、是否有暖气沟?管沟平面布置、尺寸、过梁、沟盖板、检修孔等。
12、各基础详图在平面图中的索引是否已标注齐全?
13、一层构造柱编号、位置、定位尺寸是否已齐全?(要求绘出所有构造柱)
14、地基处理相关说明是否完整?是否对处理后的检测有明确要求?
15、无地下室工程电梯底坑是否做成了混凝土的闭合空间?是否与相邻基础打架?
基础剖面、详图
1、各剖面大样与平面是否一致,且上、下、左、右尺寸是否注全、准确?均应注明基底标高。
2、条基砖放脚尺寸及样式是否正确?基础宽度及防潮层或基础圈梁截面尺寸、配筋是否注明?
3、柱下独立基础尺寸、配筋明细表是否完整?是否已对边长大于2.5m的基础配筋做出0.9倍边长钢筋交错布置的要求?
4、柱子在基础中的插筋要求是否已绘制或索引图集说明?
5、是否已绘制地梁大样、尺寸、标高及配筋?可用平法在平面图中表述。
6、是否已绘制各桩基承台大样?详细标注尺寸以及配筋。
7、构造柱大样。管沟大样。
8、是否已按1:20或1:50比例绘制电梯底坑、集水井、排水沟剖面大样并注明详细尺寸?
9、有柱墩的筏板基础,是否已详细绘制各柱墩的剖面详图?
10、是否已绘制挡土墙处水平施工缝(加止水钢板)详图?
11、同一小区中不同设计人员相同类型详图是否已协调一致?
5)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平面图
1、工程名称、设计号、图纸页数是否注写正确?(出白图前应与甲方确定工程名称)
2、图签栏涉及人员姓名是否完整、正确
3、轴线号、轴线尺寸、总尺寸与建筑图是否一致?
4、现浇板编号、板厚、配筋与计算是否一致,各洞口的加筋,处理
5、现浇板预留洞口周边、板上后砌墙、角窗等处的板上加筋是否考虑、注明
6、现浇板各板块标高是否按建筑做法要求降板完全、正确?
7、雨篷、空调板、飘窗等平面轮廓、尺寸标注、编号、详图索引
8、楼梯编号
9、现浇梁的编号,梁与轴线的尺寸定位
10、各层构造柱位置、编号、配筋大样,尤其是女儿墙构造柱应全部绘制
11、电梯井道顶板标高与建筑图是否一致?应有预留洞口的相关说明
12、水箱间应有上翻梁剖面示意,并注明水箱间底板采用P6抗渗混凝土
13、预留洞尺寸、位置
14、预埋件,预制构件图集号
15、公建中是否有楼上的较大厨房?厨房是否已整体降板300mm以利于布置排水沟?是否已考虑这300mm垫层荷载?
16、同一小区中不同设计人员相同类型详图是否已协调一致?
6)梁配筋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