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慢”下来 “绿”意染京城

坚持绿色优先 慢行比例升至46.7%

走在自行车专用路起点处的回龙观同成街,身边骑行者的身影渐行渐远,行人在开阔的步行道上走走停停,绿化带的植物高低错落,沿路还设置多个双层自行车停车架……5月31日,这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满两周年。

过去5年,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慢行系统愈加有吸引力,北京市慢行出行比例已提升至46.7%。

“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是北京交通部门坚持落实的发展理念。今年,北京市将编制完成《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等顶层设计,并推动任务实施。

“我们会继续修订慢行交通服务评价及考核体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道路管理处荆禄波介绍,北京将持续开展城市道路、巡河路与绿道系统融合规划研究,推动慢行系统建设和整治工作提质增效。

下一步,北京交通部门还将加强慢行系统秩序管理,加大对机动车路侧违停、非机动车违章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昌平区设置双层自行车停车架,安排车辆有序停放。 刘怡伸 摄

改造路侧车位 保障慢行路权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调查发现,慢行出行路权是公众关心的首要问题。

非机动车道空间被占用是路权难以保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在改造路侧机动车停车位时,优先慢行系统使用人群通行。”西城区交通委员会市政管理科张英生介绍,通过慢行系统改造,西城区取消了多个路侧停车位,并对满足条件的道路,采取内嵌式车位和非机动车道两者互换设置的方式,减少了驾驶员停车入位时与自行车发生冲突的情况,确保了非机动车出行的路权。

在慢行系统区域内规划建设独立的设施,也是保障路权的常见方式。亦庄新城慢行示范区设置自行车专用彩色道路,提高辨识度,并采用导流岛和二次过街安全岛分离机非车流,使行人、机动车、自行车各行其道。

据了解,自行车专用路的西延段地面上用白色标志线划分了“左转”与“直行右转”两条车道,并设有自行车专用的左转信号灯。

交管部门表示:“在确保通行的情况下,北京将适当压减机动车道宽度,继续拓宽非机动车道宽度。”

2021年,北京将对路幅宽度12米以上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保障其通行宽度达到2.5米以上,计划全年完成97个路段、32公里整治任务。

铺装彩色路面,强调自行车道路权。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供图

串联自然人文景观 胡同有新变化

近年来,北京不断加强部门协同、深化市区联动,串联不同区域和形态的道路,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改造老城区的胡同,扩大了慢行系统的覆盖面,并融合不同形式的人文景观,增添了城市慢行诗韵。

进入亦庄新城慢行示范区,随处可见红色彩铺非机动车道,绿意盎然的人行街道。

“人在路上走,宛若画中游”,是亦庄新城慢行示范区的特色之一。“亦庄以公园绿地为核心,依托滨水资源空间,构建巡河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的‘亲水’慢行体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副局长翟乾介绍,亦庄新城滨河公园慢行路北起南五环,南至通明湖,全长44公里,以凉水河为骨架,串联了亦庄新城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

胡同是北京市井文化的重要承载,也是不少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要道”。

“下一阶段,西城区慢行系统改造目标将从城市主次干路转移至较宽的街坊路、胡同等。”张英生说。

东城区也将采取精细化交通组织规划措施整治背街小巷的胡同,在韶九胡同、煤渣胡同等50余条胡同处施划行人优先和单向行驶标识,优先保障步行者路权,并在部分胡同施划限速标识,打造局部30公里限速区,将慢行系统辐射至更多老城胡同街巷。

增设智能设施 打造网红大道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北京慢行系统逐渐配备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设施,在提升安全和服务的同时,丰富市民慢行出行的体验。

根据在自行车专用路服务区设置的骑行群众意见簿,多数骑行市民反映自行车专用路缺少补给设施。昌平区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引入智能货柜企业,已完成在服务区内、起点、终点分别设置自动售卖机,满足市民骑行补给需要。

智慧斑马线、地面反光道钉、柔性隔离柱、发光警告标志……东城区增设一系列高品质服务设施,提升慢行出行的安全性。其中,智慧斑马线的铺设既新奇吸睛,又效果明显。当有行人通过时,智慧斑马线两边的灯带会亮起,提醒过往车辆礼让行人。

亦庄新城慢行示范区打造多条网红大道,市民可以获得科技感十足的智能体验。

“我们计划通过布置智慧灯杆来满足道路照明、Wi-Fi覆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功能,提升道路智慧水平。”翟乾说。凉水河滨水绿道沿线安装了光伏智能椅,具备无线充电、USB充电、蓝牙语音等功能。通明湖公园跑道旁边搭载人脸识别设备,可以自动计算跑步、散步市民的步数。轻轨公园未来可以实现对自行车骑行量的计量,加强市民骑行的互动感和参与感。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满两周年。刘怡伸 摄

□链接

截至2021年5月底,北京自行车专用路累计使用量已经超过320万人次,日均4000—6000人次,每人次平均骑行距离为3.8公里。根据自行车专用路使用者交通方式转移情况测算,自行车专用路已累计贡献超过800吨的减排量。经过长期监测发现,自行车专用路已经培养了一批“通勤铁粉”,约1500人左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6月 5日
下一篇 2021年 6月 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