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在矿山的“钢铁侠”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明乾(左一)正在矿山维修大型机械。吴平 摄

长期工作在矿山一线的王明乾高大憨厚,讲话直接利落。他经常行走在鄂西山区矿山,身上的两个包袱是每天必须随身携带的,一个包里塞满电脑和维修书籍,另外一个包里则是沉甸甸的叮当作响的修理工具。这位年过五旬的“首席技师”,整天铆在矿山搞研究,靠着两个平凡的包袱创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两个包袱随身背

早在2007年,王明乾就看到了新技术的方便快捷,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到今天他的电脑包已经用坏了四个;工具包不知换了多少,实在没办法还用铁皮做过。王明乾离不开这两个大包,这是他的财富。靠着两个包,他多年来从事大型设备和进口设备维修工作,王明乾只有高中学历,零基础起步,全靠勤奋自学和刻苦钻研。由于白天忙着工作,他只能晚上带着问题去看书;几百页的《机械设计手册》和《机电一体化》,旁人看不进去,他却看的津津有味,书也被翻的破破烂烂。“在实践中摸索最重要”,王明乾做事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他说:“很多人在维修上碰到难题,处理不了就直接放弃换新的,而我只比他们多做了一件事:搞清楚问题产生的缘由,并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参加工作30多年来,王明乾背着这两个大包,走遍了兴发集团每一个生产线,哪里存在难解决的技术难题和设备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努力之下,2005年到现在,他有了多达12项对生产有实际用处的创造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新型防渗漏离心泵、新型防渗漏阀门、凿岩台车扶钎器、液压密封圈拆卸组合工具、可调椎形销液压拉拔器、一种高压热水洗车装置、井下除尘收集车、灌炮液压升降平台多功能车……因为这些发明创新,王明乾被兴发集团的员工们尊称为名副其实的“钢铁侠”。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明乾(左一)与矿山工人一起攻关技术难题。吴平 摄

一种责任:技改与创新

近年来,兴发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推动技术革命和工艺改进。作为公司机械专业副总工程师王明乾的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一定要以节能降耗、安全环保为导向。有了这个认识,王明乾开始牵头大力推行技能改革。

2012年,王明乾开始着手研究“凿岩台车扶钎器”。常规情况下,凿岩台车钻杆消耗极其频繁,经他多方试验,发现可以在原有的扶钎器关节连接处,增加1个活动轴承来解决这个问题。技改后的台车1个月节省的耗材费至少有1万元,兴发集团共计18台凿岩台车都在他的技改创新中脱胎换骨。

2013年,王明乾的视线又投射在布满油污的大型设备上。油污多、不好清理则容易影响设备故障判断,他受家里洗衣服的情节启发,将烧热的水加洗涤剂后,用压力枪喷在设备表面。机器干干净净换新装,“一种高压热水洗车装置”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第10个专利授权。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明乾利用业余时间忙充电。吴平 摄

一种担当:国产与创新

2000年底,兴发集团矿山开始着力推广大型机械化作业,由王明乾负责主持的大型无轨设备正式进入矿山。他靠着一股拼劲儿,对于设备的管理、操作、维修保养、技术指导以及员工培训等工作游刃有余;但也碰到了一个难题:设备大部分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且备件周期长,坏了怎么办?

为解决这个问题,王明乾开始积极推行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对矿山大型设备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他针对性制作《进口配件国产化管理方法》,规范进口配件国产化的各项工作;自制减震块、缓冲块、钎引钢丝绳等设备备件,有效降低了矿山对进口设备备品备件的依赖。王明乾自己算过账,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后,每件可降低80%至90%的费用,每年至少为公司节约500多万元。

矿山用进口设备推进台车前面的橡胶顶头,进口价5860元,可以管两三个月。王明乾叠加几层废旧铲运机的轮胎,再用螺栓和胶打眼固定,一个才花费120元,能管1个月。王明乾说:“我3个月才花360块钱,比进口的少了十几倍花费,效果也不差。”锚杆台车冲击头,进口价1800元,自己做大约160元,质量还略为上乘。原来1台车1年大约用到15个冲击头,王明乾自己打10个备用,年末还剩四五个没用。235H锚杆台车凿岩机旋转铜套,进口价36000元,王明乾自己做只花了3600元……这样的例子太多,王明乾说:“动动头脑就能给公司省钱,自己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并不是所有的进口设备都能国产化,王明乾有自己的判断准则:“核心部位绝对不能加工”、“钢件必须进口,铜件灵活处理”。“这是底线,自己搞创新要大胆,但也要时刻保持理性。”

在进口设备国产化推行过程中,王明乾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应用模式。“我们正与张家口宣化华泰矿冶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我们出技术,他们生产设备,生产出来后我们试用,反馈意见。等到这个设备所有技术都成熟的时候,整个行业可以通过合作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创新成果。”

“不管公司有没有要求,我都必须保证自己1年至少做1个专利;如果公司下达任务的话,可以做2到3个。”只要谈起工作上的事,王明乾就会滔滔不绝,“用心”、“负责”等词语常在嘴边。王明乾凭着“一招鲜”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能人”。数家单位出高薪聘请他“出山”任职,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他说:“我的事业在矿山。”(通讯员 吴平 刘红燕 蔡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1月 18日
下一篇 2016年 5月 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