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面孔丨两次保障战鹰受阅,他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两次保障战鹰受阅,他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

距离国庆阅兵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空军某机场,远远望去,行色匆匆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一片繁忙的景象。

△飞行前检查战机。

嗡嗡的噪声中,战士喊道:“薛师傅,有人找你。”这时,他才转头发现我们的存在。

作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一名机务人员,薛红杰所负责的战机每一次出场,都是观众眼中的“焦点”。当人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战鹰时,似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地面上的他们。薛红杰并不介意“被忽视”,他觉得自己“平凡极了”,优秀的人在这里还有很多。

16年前,高中毕业的薛红杰怀着十分朴素的想法入伍:“当兵光荣,可以为父母争光。”

薛红杰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两年后,他如愿考入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2008年军校毕业,他成了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一名机械员。这一干,就是11年。

阅兵当天,薛红杰和战友们紧紧围在电视机前,认真地观看了阅兵。时至今日,他仍旧激动万分,骄傲地说:“虽然只有短短数十秒,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我维护的战机,我熟!”

十年,薛红杰成了年轻官兵口中的“师傅”,也见证了空军大发展的时代。这发展,大到一支部队的转型,一种新机型的入列,小到一只扳手的改进,一座机棚的翻新。无论哪一种,都让薛红杰和战友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薛红杰维修战机。

两个月前的一天,大家准备收工吃晚饭时,在当天最后一遍例行检查中,薛红杰发现战机涡轮冷却器坏了。

第二天还有飞行任务,这怎么得了。马上部署安排后,薛红杰拿起解刀扳手就走进了狭小的机舱内,因为涡轮冷却器是非常精密的仪器,为了让手指更灵活,薛红杰习惯性地摘掉了手套。

7月的机场燥热难耐,很快汗水就浸湿了衣背。顾不得擦脸上的汗水,薛红杰细细修理着设备。在修理的过程中,薛红杰的手被坚硬的钢铁划破了,鲜红的血从手上滴落下来。薛红杰并不在意,用手边的毛巾稍微止血后便继续忙着手中的活。一夜的辛劳,第二天清晨6点,他们总算如期完成了战机的维护。

身旁的战友王元恒指着机身前部说道:“看,就是那儿。坐着也不得劲,跪着也不得劲,只能容纳一个人半蹲着。更换涡轮冷却器可不是个轻松的活。”

一双手,一个姿势,一整夜。看似极其普通的一次故障排除,实则源于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

抚摸着手上的疤痕,薛红杰淡淡地说:“这点小伤不算啥,战机能够平安起落才是最重要的事儿。”

△薛红杰和家人合影。

夕阳西下,战机和机务官兵的影子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薛师傅,你跟战机待的时间,比跟家人待的时间多吧?”

听到这话,薛红杰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了笑,说:“其实,对家人,始终是亏欠的。”

2017年9月的一天,妻子打电话告诉薛红杰母亲摔伤了。正在外执行任务的薛红杰急忙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电话那头,母亲平静地告诉他:“没事儿,小问题,就是扭伤脚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听到母亲的回答,薛红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那一次,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保障任务。

回到部队后,兴奋的他打电话和姐姐分享着喜悦,姐姐无意间一句话,薛红杰才知道母亲说了谎。

趁着休假,薛红杰赶忙带着妻儿回到家乡,看着病床上的母亲,薛红杰心如刀割。住院将近一月,缝了十几针,打了五枚钢钉,母亲腿脚上,缠着厚厚的纱布……

父亲看着愁云满面的儿子,安慰道:“没事,快好了,你不用担心。”

那天回到父母家,他看到桌子上摆放着自己的军装照,不由得鼻头一酸。精致的相框上纤尘不染,3个相框依次排开,占据了最好的位置。翻开摆放在旁边的相册,从新兵入伍开始,16年间,寄到家里的每一张照片,都被母亲珍藏。其实,不只是照片,寄回家的每一封信件,母亲都好好地保存着。想念儿子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出那些已经泛黄的信件,让家里人读给她听。

在母亲心中,薛红杰一直是她的骄傲。看着那一张张照片,一封封信件,薛红杰暗暗下定决心,在部队一定好好表现,不负母亲的期待。

△薛红杰送给儿子的礼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10月 1日
下一篇 2019年 10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