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语音版 | 苦难也是福

以挚为心,携友同行。大家好,这里是挚友语音版!今天,我们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张林的文章《苦难也是福》。

李长青是个吃过大苦的人。10岁的时候遇到三年困难时期,他啃过白菜疙瘩、棒子条、红薯秧,去地里挖马勺菜、灰灰菜,刨没有收净的红薯根……

20岁那年,李长青因为能吃苦,表现好,被招到了公社供销社当和面工,做粉条。本来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可是想不到厄运如影随行。大型和面机比较高,李长青个儿矮,操作时脚下要垫个凳子才能看清机器里面的情况。有一天,他想省事,就踮着脚尖操作,结果悲剧了,机器里的搅拌棒压过来,他躲闪不及,两只小臂和右手腕被轧成了粉碎性骨折。

到京城的大医院住了半年,大大小小动了好几次手术,右手手腕的碎骨被取出,固定,手腕不能自如活动了,两只小臂也都靠钢钉和骨水泥固定才长好。李长青回来了,成了厂里看大门的闲人,每月领合同工工资28元。

其实,人最大的悲剧不是遇到苦难,而是遇到苦难后不知道抗争。

20岁的李长青不甘心吃闲饭,不甘心被养起来,他对领导说,我手坏了,腿没有坏,脑子也好使,让我去跑业务吧。于是,他就成了供销社业绩突出的业务员。那时供销社养了1000多头猪,他就下到各村去收红薯当饲料。做粉条需要烧锅炉,买不到烟煤,他就满世界地找烟煤,保证生产。

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喜欢他的姑娘。姑娘叫苑焕荣,1米65的大个儿,长得可不赖,条件比李长青好,可是人家姑娘喜欢他上进,老实,脑筋活泛。从此,苑焕荣成了李长青生命中的贵人,给他生了一儿一女,还帮他成就了事业。李长青感叹,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李长青是46岁时退休的,那是1996年,工厂不景气。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李长青把儿子送去当兵,自己筹了几千元钱,与一家企业合作,办起了挂面厂。开始生意还好,但是因为体制问题,总厂不再供给李长青面粉,他只好把设备卖了废铁,再寻新的创业道路。

不久,京郊推广养殖业,许多农家办起了颇具规模的猪场、鸡场、羊场。李长青资金少,又有残障,一时找不好养殖的方向。好在他爱动脑子爱学习,朋友圈子大,信息多,最终发现饲养狐狸的没几家,是个短板。

说干就干,他四处借钱,筹了12万元现金,在自家的院子里办起饲养场,买回40只雪白的银狐,搞皮毛加工。那时,种狐价格高,1200元一只,但饲养的成本也高,必须天天吃海杂鱼拌玉米糊糊,才能有好的毛色品质。

李长青的手不方便,于是他负责研究技术、聘请专家、联系搞防疫、订购饲料,真正动手去做事,全靠妻子苑焕荣。苑焕荣开辆121轻型货车,每天清早去几十里外的冷库去拉海杂鱼、玉米面、蔬菜等其他饲料,装货卸货全是她一个人。回来后就是打扫圈舍、加工食物。种狐交配、产崽,都是细致活,不能出错。等毛皮加工完毕,还要拉到河北保定蠡县留史毛皮市场销售。苑焕荣天天累得闪腰叉气,却从不抱怨。

李长青对妻子说,我的功劳有你一大半。苑焕荣笑笑,咱俩还分得清彼此呀?

多年之后,北京为了环保,要求停办养殖业。李长青听政府的,关闭了养殖场,改行做商贸。他把公司交给部队复员的儿子经营,自己只做业务指导。更多的时间他用来含饴弄孙,用不太方便的右手写笔记,研究族谱,读历史书。回首来时,不知老之将至。李长青读书做学问之余,经常会想起自己的太奶奶。他从小跟着太奶奶睡觉,至今还能感受到太奶奶身体的温暖。太奶奶特别疼他,常瞒着家人,偷偷地把鸡蛋拿出去卖几分钱让他去书摊看小人书,买作业本。受伤的时候,太奶奶心痛入髓的样子他永远也忘不了。他还想念过世的娘和岳父岳母,没有他们的哺育、教诲和点滴帮助,不会有他的今天。每逢清明和春节,李长青都要去给这些爱过他养过他的先人上坟,跪在那儿诉说怀念与感恩。他想把孝敬的家风传下去,这是他研究家族史的动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6月 5日
下一篇 2021年 6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