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琴的家在距草科乡政府20多分钟步行路程的塔谷湾。这位能干的大姐在场镇上开着一家生意不错的餐馆。5日的地震震碎了餐馆的玻璃,也震垮了她乡下的房子,压死了家里十来头猪、十多只鸡和看家护院的小狗。
地震发生时,李有琴正巧在县城办事,地震后草科乡通讯中断,她焦急等待了一夜后,6日凌晨5点,自告奋勇当起救援队伍的向导,带着救援队伍徒步前往草科乡。走了8个小时,终于抵达。
满目疮痍的家园让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但李有琴没有留给自己太多时间去悲伤。安顿好受伤的父亲和母亲后,她和几个年轻人从餐馆里抢出之前存下的食材,在乡政府支起了大锅,为前来救援的队伍烧起热菜热饭。
“这些救援队员走了那么远的路,晚上只能躺在坝子里睡,我看得心疼!”她说。“国家派了这些队伍来救援我们,我们不能就干坐着,也要争气做点事情。”
午饭时间,4岁的小不点儿雨灵正手捧碗筷,自己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她的爸爸文平在旁边忙着搬运刚刚由直升机运来的物资。她的奶奶则在大锅前不停地给救援人员添饭。“再来一勺,吃饱了才有力气爬山。”老人不停地叮嘱小伙子们。
地震发生后,草科乡交通中断,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抵,乡政府把仅有的救灾物资全部优先保障给了老人和孩子。
“去指挥部吗?”船一靠岸,一辆微型小面包车里探出一个脑袋。司机名叫姜忠,55岁,是王岗坪乡挖角村的村民。地震摇裂了他家的房子,一家四口当晚就睡在车里。6日一早,得知水路有救援物资进来,他把老婆孩子安顿在安置点,开着车就来了这个临时“码头”。忙碌一上午,已经忘了拉回往返了多少趟。“那么多人都来帮我们,我们怎么好意思自己闲着?”
今年29岁的王继刚是石棉县的一名挖机驾驶员,地震后他第一时间参加了由3台挖机、3台装载机和2台拖车组成的志愿者队伍。9月6日,这支“敢死队”迎着不断的飞石,沿着S211省道从新棉街道礼约村一直抢修到桃坝隧道。7日,他们继续从桃坝隧道往大岗山隧道开进。这段道路是塌方最为严重的路段之一。先期抵达的四川路桥的抢险队挖机大小不够,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台挖机立刻派上用场。当日,他们就靠这台挖机慢慢向前推进,6个人轮流上机操作,人歇机不停,最终抢通了道路。
“不管多么危险,我们也要保证道路畅通,守护自己的家园,是男人就得担当。”他们的身后大渡河奔流,这群男人坚强得如石头,如青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