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3日讯 7月22日,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道孚县第六届安巴文化旅游季“中国藏民居保护与发展论坛”在道孚成功举办。
论坛鎏金沙揭幕仪式。许剑 摄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中共道孚县委书记蒲永峰,道孚县人民政府县长扎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兼新媒体CEO才华烨等出席活动。
蒲永峰在讲话中指出,道孚藏民居不仅是藏族聚居区的建筑优势,更是一种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这种优势既珍贵又脆弱,亟需有力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快创建道孚藏民居特色品牌,对推动藏民居可持续发展,传承保护和弘扬拓展优秀藏民居建筑文化意义重大。
论坛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西藏文化保护 、中国国家地理等不同机构,民居、民俗、建筑等不同领域的藏学专家、学者和嘉宾,共话藏民居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同时从藏民居发展演变、地理环境、色彩结构等不同角度分别发表主旨演讲,阐释道孚藏民居作为中华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 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藏建筑美学专家徐宗威发言。
成都市摄影艺术家 副主席袁蓉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石硕、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副队长李忠东、西藏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木雅·曲吉建才等也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据了解,道孚藏民居作为中国藏民居艺术的经典代表,被列为省级文物,民居建造技艺获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康巴藏式建筑基本类型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堪称世界民居建筑绝妙、绝版之“双绝”,享有“藏地第一藏房”之美誉。
道孚“崩科”式民居,是木质结构为主的干阑式藏房,以安全坚固、抗震性强著称,整体建筑无一颗铁铆钉,内部布局功能合理,上下空间布局考究,从而有效抵御日照长、风沙多、温差大的高原气候,满足农牧区群众的居住需求。同时,作为藏汉文化深度交融的结晶,道孚藏民居融合藏汉的建筑工艺,人字形、青瓦片、汉式花格窗,充分体现了藏汉民族文化的深入交流和民族团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