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春运一线“杨家将”

“客车K257 四道停车,进站,四道,客车K257 四道停车信号好”, 2月10日(正月初六),汉中勉县定军山下,汉中车务段勉西车站一场信号楼,杨雅琦剑指控显器,口呼娴熟、沉稳地排列进站进路、联控。

“像这样的办理进路,雅琦每天要办理50多次,联控200多次。”车站党总支书记修宝成介绍,“别看她入路时间短,可工作起来真不愧‘杨家将’的名号!”

杨雅琦今年21岁,2018年入路。杨雅琦的爷爷奶奶、父母都是勉西车站的职工,她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长大,铁路的故事深深地根植在她的心中。

勉西站1976年建成投用,杨雅琦的爷爷杨维龙是开站元老。他干过扳道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当年,杨老爷子上班总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车站,泡上一搪瓷缸浓酽的茶水,戴着大檐帽,到站场上了解现场线路、设备使用情况。

“这是老一辈铁路人的职业习惯,也是爷爷留给我的‘隐形财富’!”列车间隙,杨雅琦回忆道,“小时候,我最喜欢在爷爷下班后,把他的大檐帽戴在头上,帽檐上的五角星路徽在阳光下金闪闪,漂亮极了……”

在减速顶维修工区,维修员杨斌弓着背坐在工作台前,精心检查更换回来的减速顶。

杨斌是杨雅琦的父亲。他和杨家老爷子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从行车工作最基础干起,先后任制动员、连接员、调车长等职。调车方面的所有工作他都精通,被工友称之为活规章。“勉西是阳安线唯一的区段编组站,春节期间,我们减速顶维修工区也是24小时值班,确保解编作业顺利进行。”杨斌的对话,和调车计划一样清晰明了。

20多年前,20出头的杨斌刚进入铁路行业,在他第一天上班的时候,他的父亲,将自己的大檐帽郑重地戴在杨斌的头上,嘱咐道:“注意安全,好好干。”杨斌回忆起多年前的场景,对自己的第一个岗位—制动员记忆犹新。

当时的驼峰还是土驼峰,车组溜放下来,速度大,一个车组往往需要7到8只制动铁鞋才能让车停下来。他回忆,“车组溜放下来后,我们拿起提前准备好放在铁鞋叉上的铁鞋,在十几秒之内将7、8只铁鞋放进车轮下。”面对这份辛苦而又危险的职业,杨斌勤学苦练,向老师傅请教学习。

随着车站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土驼峰变为机械自动化驼峰,安装上了减速顶,减速顶代替制动铁鞋使得车组溜放速度变地可控,与此同时减速顶的维修养护成为重中之重。

当时,已经是值班站长的杨斌听到这个消息后,想起自己当制动员时拿起铁鞋叉放铁鞋的辛苦与危险,主动请缨当起了减速顶维修员。春运期间,勉西车站日解体1000辆,全站2000多个减速顶至关重要,杨斌每天都要去现场检查几遍,发现问题赶紧更换。

在和杨斌攀谈中,我们了解到他的妻子潘荣是勉西车站的车号员。车号员就像货物列车的户籍管理员,列车到达后,将列车中每辆车的编号顺序抄写下来,与列车编组顺序表和货票核查,确保列车编组组成无误。春节期间,潘荣见杨斌和杨雅琦都值班,也索性留下来坚守岗位:“别看我们工作岗位就是楼上楼下,但这一整天就靠工作电话联系,见面不容易、搭句闲话也难,但是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心里头特别充实!”潘荣笑呵呵地,一点也看不出她已经来回奔走了3万多步。

说来,巧了。杨雅琦的奶奶也是一名铁路职工,从行车公寓服务岗位退休。难怪说起勉西站的“杨家将”,不用多解释,都知道是杨雅琦一家。

“我们‘杨家将’可真的有传家宝!”中午吃饭前,乖巧活泼的杨雅琦给我们分享了老杨家的“宝贝”。

爷爷留下的财富是一个“早”字,早到现场,掌握现场情况;早做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奶奶留给杨雅琦的财富是“细”二字,细节决定成败,一定要工作细心,思考行动细致。

爸爸留给杨雅琦的财富是“多”字,多学本领、多做事、多担当。

妈妈留给杨雅琦的财富是“静”字,静生慧,来到工作岗位就要静下心来,不把与工作无关的事、浮躁的心情带到岗位上。

今年春运,是雅琦入路后的第一个春运。本来她可以和闺蜜去外地游玩,但是,这个柔弱的女孩和家远的新工们换了班,选择了用行动支持父——坚守岗位度春节。

“怎么说呢,戴上大檐帽,就是扛起了一份责任,一份传承。”杨雅琦正正大檐帽,说,“我会守护好这份责任,传承父辈们的好习惯,好做法,不负长辈们的希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2月 5日
下一篇 2019年 2月 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