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方方日记”的“铆起”论缘何让易中天先生跌落神坛?》

#青云助力 共渡疫情#

国之语言,博大精深,有《诗经》古意之深邃;也有先秦诸子之浑厚,有屈原离骚之铿锵;更有流光溢彩汉赋和司马家之绝唱。千百年来,但凡一篇好文,甄选文辞,理辩思路,实属不易。文章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需要取舍,需要锐利斧钺。易中天先生读史百卷,绝非凡人,多部史学巨著,亦绝非凡物 。

2月12日,方方题为《武汉人的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够缓解的》日记一出炉,第二天易中天以一篇《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表达对方方的支持,文章中称:“武汉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援助。他们心中的痛,正如方方所说,也非口号可以缓解。”

易先生不赞成喊“武汉加油”, 首创喊出“武汉铆起”,指出“一线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无聊的吹捧,而是理解。”他呼吁所有媒体,“多点理解,少吹牛皮。守住底线,不唱高调……请学会说人话,请学会懂人心!”

何谓 “铆起”?乍一看,不知“ 铆起”为何物?

“ 铆起”和川语“雄起”一样,但两词有较大的区别。“雄起”没有“铆起”的力度,雄起类似喊口号;而“铆起”是内部自发的力量。

易先生对 “铆起解释道:“铆”不应是方方写成的子丑寅卯的卯,而应是“铆钉”的“铆”。若把铆写成卯是不确的,铆起像被铆钉铆住一样,因此是铆起而不是卯起。还有人说铆起的意思是“使劲”、“不停”、“没完”,也说得不完全。武汉方言中“紧搞”,“铆起搞”就是不依不饶,顽强执着挺住并坚持下去,“铆起搞”作为武汉方言,给自己鼓劲加油,富有表现力。

然而,此方言,不仅武汉使用,川东北方言同样使用,意思也相同。“铆起搞”中的“铆”,川东北方“毛起搞”、“莫把我惹毛了”、“我要给你毛起”等,说“毛”,有一股狠劲。如鸡也一般,斗殴时,脖子硬起,勃毛挺举,就是毛起,让人感受喷薄之力量。

在新闻里目睹,镜头中方舱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对着病友们喊“加油”,一个个病友接二连三地举起手、鼓起掌,也在喊“加油”。 面对不幸的受难同胞,还是喜欢喊“加油”,不仅对自己喊“加油”,也互相喊“加油” , 感觉宁可喊“加油”,也不要不喊“铆起!”

专家们、医护人员说了,这个病如果染上了,目前没有特效药,求生意志很重要,只有身体的免疫力经受住了病毒的破坏力就活下来了,所以就要自我“加油”,鼓励多吃,哪怕吃吐了也要吃,就是要加强营养,以增强的免疫力战胜破坏力,这人就生存下来了。

易先生咬文嚼字说“铆起”, 让人如鲠在喉。

他的论证似乎很圆满,也颇吸引人眼球。易先生说:“武汉和湖北已经竭尽所能,你让他们上哪儿加油去”,就说不应该喊“加油”,而应该喊“铆起!”易中天老师认为所谓的“挺住和坚持”的意思才符合现实,因为“已经竭尽所能”,“你让他们上哪儿加油去”,可是这些已经染病的同胞,不应只要挺住和坚持,更应要超越和战胜。

可以说,易先生的“铆起”论和支持方方日记的表现,将自己史学大家、文化大师的美好印象毁于一旦,过去在百家讲坛上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样子已经跌落神坛,甚至让人觉得易中天就是方方日记背后的一大推手。

何所谓三国?为何写三国?三国若无流量,则千古寂寞;何必“铆起”,缘何“铆起”,若只追流量,则贻笑后辈。泛舟中流,往往踌躇,进则不易,然不进不可。何所谓进?未必博眼球,逐热点,增粉丝,壮规模,若无实质提升,无非楼上架楼,饼中裹饼,了无意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4月 9日
下一篇 2020年 4月 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