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阿坝州若尔盖县110千伏若唐线53号杆塔上,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员工正在热火朝天地安装人工鸟巢,为鸟儿们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
自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国网绿色工程·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以来,依托若尔盖国家湿地的地理环境特点,积极探索“疏堵结合”的输电线路涉鸟故障生态化防治方式,从传统的以“堵”为主驱鸟防鸟方式到如今的护鸟引鸟、护线也爱鸟的转变,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正在走出一条符合阿坝州生态的“护线爱鸟”特色之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鸟线”矛盾影响电网线路安全
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境内生态环境复杂,生态系统多元丰富,生物种类繁多,被誉为“珍贵的生物基因宝库”。尤其是在若尔盖大草原,独特的湿地气候孕育了水草丰茂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在此安家。据统计,若尔盖县境内现有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保护鸟类31种。
在若尔盖,每年3~6月是鸟类繁殖期,大量鸟类开始筑巢产卵。草原无高大树木,而输电线路多经过湿地、草场等水源及食物丰富的区域,输电铁塔便成了它们定居筑巢的首选之地。然而随着鸟类在输电线路的活动扩大和鸟巢等随意搭建的增多,鸟类与输电线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为电网安全埋下了不可控的隐患。仅2020-2022年间,阿坝电网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共计发生涉鸟故障19次,其中鸟巢类故障6次,鸟粪类故障13次,鸟类活动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仅次于雷击。
之前,面对鸟类对输电线路造成的隐患,主要采用防鸟刺、防鸟针板、超声波、高压脉冲驱鸟器等以‘堵+驱离’为主的防治方式,但鸟类适应性极强,防治效果甚微。如何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不影响鸟儿栖息和觅食,是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帮鸟筑巢”巧妙化解“鸟线”矛盾
自2021年启动“国网绿色工程·候鸟生命线”品牌公益项目以来,国网阿坝供电公司坚持续开展涉鸟故障技术方式攻关,在认真研究了鸟类生活习性以及涉鸟故障类型,动态分析阿坝州鸟类基本种群分布和栖息活动规律后,结合对红原、阿坝县、若尔盖等地区的调研,因地制宜提出了“三位一体法则”:一是绘制分级分区的涉鸟故障风险分布图,明确输电线路不同区段、不同电压等级的涉鸟故障风险。二是动态评估防鸟、引鸟措施和装置的效果及优缺点,确保安装工艺规范性、选点准确性及人工鸟巢的适配性。三是持续监测和总结分析线路运行情况及鸟类活动,以“望闻问切”与“量测”结合的方式,动态调整风险分布情况以及措施的及时修正,不断寻求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之法。经过多方考量,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攻关团队提出了“帮鸟筑巢”的构想,让鸟儿们住上了“精装房”,真正化解鸟类栖息与电网生产运行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除了安装人工鸟巢,国网阿坝供电公司此次还采用新型驱鸟器、栖鸟架和高清视频装置及智能视频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分析涉鸟故障分布动态,研究鸟类栖息方式,针对鸟类特征、活动规律、季节特点等在线路杆塔重点保护区段采用“远驱近赶”的方式,减少鸟类对线路运行的影响,开展护线工作。同时在杆塔非危险区段根据鸟类喜好配置多种结构的栖鸟设备,为不同种群鸟类提供栖息环境,实现“爱鸟”目标,从而构建多层级、差异化、持久性“护线爱鸟”生态策略。通过动态智能监测鸟类活动,采集、分析海量鸟类数据,建立鸟类与生态环境的知识图谱,研究涉鸟故障生态防治方式的效果评价和策略调整等方式,系统提升治理成效,为阿坝州绿色生态画卷贡献阿电智慧。
据介绍,未来,国网阿坝供电公司还将逐步拓展“国网绿色工程·候鸟生命线”品牌公益项目发展格局,进一步延伸护线爱鸟之路,持续推进区域内电网安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通讯员:刘梦佳 马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