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骄傲!“万里长江第一桥”

1954年2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 头版。

晚霞映衬下的武汉长江大桥。 赵广亮摄(人民图片)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小轿车、卡车、公交车排队驶上大桥,采莲船、舞龙等庆祝活动热热闹闹,整个武汉就像过大节!”中铁大桥局原副总经济师余启新兴奋地回忆通车典礼盛况。当时他才9岁,在桥头堡下面的武昌第一小学念书。余启新记得通车那天耳边此起彼伏的笑声喊声:“我走大桥了!”“我过长江了!”

“有桥千程近,隔水咫尺遥”。1954年2月6日,人民日 头版刊发 道《武汉长江大桥准备兴工》,并配发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全国人民备受鼓舞:这将是万里长江第一桥!

长江水深浪急,桥墩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中国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共同研究,开创了管柱钻孔法。“这种水上施工方式,当时在国际上还没先例。”赵煜澄说,“大桥钢梁的悬臂架法也是国内首创!”

武汉长江大桥有上千根钢梁,需要上百万颗铆钉来铆合,全部由工人们手工完成。炉子就架在桥上,铆钉现场加热到1200℃左右。烧得通红的铆钉,被下面的工人用钳子捏住向上抛,上面的工人用铁漏斗接住,再用风枪打进钢梁的眼孔。赵煜澄说,只有铆合误差小于0.4毫米,钢梁才能继续向前拼装。

一颗小小铆钉,足见工匠精神。

1957年5月4日,人民日 第三版刊发通讯《天堑变通途——记武汉长江大桥的合龙》,文中有一句是“长江大桥像永久的虹霓,跨在武汉市上空”。历经60多年风雨,由于质量过硬、坚固如初,这道“虹霓”已成为全国人民口中的“桥坚强”。

现在,“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每天通行火车约300趟、汽车约10万辆次。专业检测的结果是:大桥2.4万多吨钢梁无弯曲变形,8个桥墩表面无一裂纹,100多万颗铆钉无一松动,全桥无变位下沉。经专家鉴定,其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前夕,毛泽东主席视察工地时曾说:将来要在长江上修上20座、30座桥,到处都能走。今天,长江上的桥梁数量远远超过伟人当初的期望——长江干流已建成各类长江大桥超百座,仅武汉就有11座长江大桥。

站在武汉长江大桥远眺,上游2公里处有一座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再往上游约3公里,是2019年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

《 人民日 海外版 》( 2021年06月05日 第 01 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6月 1日
下一篇 2021年 6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