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女神完美诠释自己的新装!

闺蜜的老公最近不是很欢迎我,因为什么呢?因为闺蜜看到我朋友圈发的照片,背着大包行走的样子太帅了,哭着喊着要买个一样的包,要和我走下一次旅程。她老公不乐意了,说女人就该在家洗衣煮饭带孩子,要培养点女人的兴趣爱好,学什么男人玩户外,这么作,就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不想评论他狭隘的思想和软弱的灵魂,时至今日女性在户外界已经占有很大的分量,我们除了有ABCD罩杯,还有不一样的大脑和走过不同路的双脚;我们可以住五星酒店,但更喜欢山巅和帐篷;我们吼得住香奈儿2.55,也背的动几十斤的大包;我们双脚走过的不仅仅是山路,还是经历;我们双肩背着的不仅仅是大包,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说这些,闺蜜的老公一定听不懂,但我知道,看这篇测评的你,一定懂。。。。。

以上的有感而发源于这几张背着大包的照片,好啦,我们言归正传。说包!重装登山包在户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购一个日常小背包,作为一个女生我更看重样子、颜色是否喜欢,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找一个合适的容量即可完成;而选购一个重装登山包即使是女生也不能任性的只选美得,不选对的,我要在家测量好背长,根据自己的背长选择合适的背负系统。是的,选择一个重装登山包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容量和号码,而是舒适的背负系统。

我们从背长开始谈,所谓背长是从你的第七块脊椎骨(就是你脖子和肩膀交接处最突出的那块大骨头)到骨盆线上沿之间的长度(确定骨盆上沿位置的方法是双手叉腰姿势,虎口放在髂骨也就是大胯骨上沿,两手大拇指的连线在后腰眼的中点位置),自然站立勿挺胸,勿驼背,用软皮尺贴背测量,注意脊柱的自然弯曲,一定要贴背。看下图更加直观一点,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个子高的人背长就会长,个子矮的人背长就会短。普遍的统计是欧美人背长更短,而亚洲人背长更长。我的背长经过此方法测量为45-46厘米。

在背负系统不能调节的年代,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小于45厘米,你应该买一个小号的包。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在45-52厘米之间,你应该选一个中号的包。如果你的躯干长度在52厘米以上,你应该挑一个大号的包。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背负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许多品牌可以根据背长调节挂钩的位置进行微调,比如你选了一个背长在40-44厘米的重装包,剩下的4厘米需要自己调节,这4厘米就不一定与你自己的背长完全重合了,只能做到相对重合,也就是我们说的“差不多”,那有没有人做到精确调节?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有!不但精确调节甚至还做到了“无级变速”,(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你的背长、根据你进山前后背负的重量、根据你走的地形,想要多长就调节到多长)这也是我为什么用“当之无愧背负之王” 为题的原因.

敢用这个名字为题,就一定有拿的出手的法宝,是的,请各位看官睁大眼睛,这将是一篇霸气侧漏的测评。很显然,这股霸气并不来自于我,我只能做到侧漏,SO,这股霸气来自于Lowe Alpine重装登山背包Cerro Torre ND 60-80L。

What?你没听说过这个牌子,也许你是个新人,也许你对装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那些老驴和装备玩家听说这个品牌的大包都会跃跃欲试并且投以仰视的目光,为什么会这样?这还要从Lowe Alpine品牌辉煌的历史说起。

重装登山包一般都从背负开始谈,背负系统对于登山包来说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登山包的灵魂,决定着登山包的核心品质。背负系统大致分为外架背负系统和内架背负系统。

外架背负系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的缺陷已经逐渐淡出常规户外圈,内架背负系统是当今重装包的主流,然而内架背负系统的鼻祖,就是LoweAlpine品牌.

一、品牌介绍:

Lowe Alpine是一家以生产专业登山户外用品为主的英国公司。1967年由Lowe三兄弟—Greg Lowe、Mike Lowe和Jeff Lowe创立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oulder。他们都是活跃的阿尔卑斯式攀登爱好者,其中的Greg Lowe酷爱登山,一直不满意市面上的背包,他决定自己来设计。在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内架式背包问世,他把这款人类第一个内架式背包命名为“探险”。如今内架式背包已经成为一般登山者的标准背包了。

Lowe Alpine不止发明了内架式背包,在其他方面也是全界背包的引领者,例如:

创作了第一条胸带,帮助固定背包的重心;

第一个使用黑色尼龙扁带及第一个在背包侧面加上收缩带;

第一个肩部张力带,在需要时,可将背包拉向自己,以免重心偏离;

第一个腰部张力带,亦为固定背包重心的重要设备,可免背包在背后晃;

第一个使用双层泡棉:在背负系统中的肩部及腰部采用双层泡棉充填,靠近身体的内层较软,让背负更舒服,外层较硬,以便保持形状,避免负重后变形;

第一个采用塑胶扣件,在此之前全世界的背包都选用金属扣件

第一个使用快卸式腰扣:可迅速插入或解开腰带,以往的背包腰带都是如现代攀岩吊带般的穿脱困难;

第一个提出调整背包背长的设计TORSO FIT,使得大多数人能迅速调整到适合自己的背长,更使背包开始脱离了量身定做的阶段,促进登山背包工业的起飞。

以上这些构造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创举,目前都已成为一般背包制造厂的标准配置。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老驴都对这款包高看一眼,一个推动背包革新的里程碑式品牌的主打产品,又有谁能不心动呢?

二、产品介绍:

三、体验人信息:

四、产品细节:

Lowe Alpine Cerro Torre ND 60-80L背包主体外观为茄紫色,紫色低调神秘,既耐脏又符合女性喜欢梦幻的特点,背板、肩带内侧及腰带内侧为经典黑色。从整体配色来看成熟稳重,摒弃了出跳的红黄绿等颜色,更像一位优雅成熟的女性穿衣风格,彰显品牌厚重的历史。

Lowe是登山用品厂商中很早开始作女性专用背包的,其设计就是窄背和肩带外弯,同样的方法也用在很多背包上了。Lowe背包命名的方法,以一个英文字,加上一个数字,例如 Cerro Torre 60-80L。这代表这个背包是60L,延伸可达80L;背包如果加上了ND(Nanda Devi,喜马拉雅的女神)两个字,则代表女性款背包,这款背包的正面印有清晰的粉色字体Cerro Torre ND 60-80L。

Lowe Alpine Cerro Torre的尺寸为76*32*28cm,荷载容量可以高达60+20升,装满以后体积稍显庞大,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背在身上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别急,我将在实战中详解。

Lowe Alpine Cerro Torre主体面料为高强度防撕裂尼龙“TriShield GRID COMBINES 420D” 仔细观察由许多小方格子组成的特殊布料,具有很好的放撕裂防刮功能,查阅资料得知,Lowe Alpine一向使用厚重的布料做背包,背包耐磨耐用,他所用的布料,并不是一般常常看到的Codura、NyloneRipstop之类的,而是使用一个独门材料--texturizedNylone(TXN)编织尼龙,他的特色是混合编织了长短两种的纤维,以达到强度和耐磨,并在上面coatingPU做防水处理,一般的雨是不会湿透包的。背包底部一般都是用更耐磨的面料,但很可惜,我并没有在官网及淘宝官网上查到准确数据,从直观感受及手感上来看,应该是比420D更强韧耐磨的面料。

一个登山包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背负系统、装载系统和外挂系统。

背负系统主要保证舒适及承重,主要包括双肩背带、受力调整带、胸带、腰带、腰底调整带、背负支撑机构、调整装置和通风装置。

登山包性能的优劣从结构上看最大差别在于背负系统,可以说背负系统是重装包的灵魂。性能良好的登上包其背负系统在设计上不仅考虑通风,也要考虑便于受力传递以及背负的舒适性和承重强度。

Lowe Alpine Cerro Torre最大的亮点就是Axiom+精确调节背长系统,这种革命性的创新让调节背长变成了无级变速,只通过两根带子完成调节,便捷又舒适。官方指导方法为:背包上肩后,向下拉住右手拉环开启调节模式,再以左手的拉环上下调整背长,调到舒适后,放开右手拉环完成调节。是不是很神奇?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我并没有按照官方的调节方法,并且再拿到这个包的时候我产生了很多困惑,我们在实战中细谈。

从外观看在肩带连接背板上有一组轨道,肩带就是在这个轨道上移动来调节背长,这一目了然,也很好理解。Lowe Alpine Cerro Torre ND 60-80L 的可调节范围为38-50.8cm,满足一般女生的需求和小个子男生的需求。

从外观很难看出它是怎样滑动的,设计师很贴心,包内侧贴近背板预留了拉链可以直接打开为我们解惑。 Lowe的背负系统由两根6061-T6铝条构成主要的支撑,这两根铝条预先弯成类似S型,铝条之间的间距大致平行,中间以硬式塑料版连接,而后再被牢牢固定在高强度的塑料背板上。调节系统与连接铝条的塑料板为一体,在下方带有Lowe Alpine图标的小盒子控制调节背长,而右手的拉带就就像是钥匙,向下拉住右手的绳子,调节锁被打开,再右左手的绳子调节精确的背长。这样精确完美的结合,在背包上身扣好腰带之后,使重量轻松的转移到胯部,在配合肩部调节带及胸带,将重量合理分配至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且保证长时间负重过程的舒适。

Lowe Alpine Cerro Torre 60-80L背包在肩带设计上更加符合女性的身体特征,肩带设计相较男性更窄且肩带外弯,肩带泡棉厚实负重时减轻肩膀的酸痛。

背带上部和背包之间的连接带,是重心调节带,可以根据地形及背包的重心进行调节,背包肩带调整好以后,应该能看到它是符合肩部轮廓并且在肩膀上面还有一点小空隙。重心调节带拉紧后与肩带应该呈45°角。但在35-60°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拉紧可以将重心移到肩部,松开可以将重心移到臀部,通过肩臀之间的调节,可以减轻疲劳。平路时以调节舒适为主,一般为45°如上坡时收紧更加贴近肩部,下坡时适当放松贴近臀部。

Lowe Alpine Cerro Torre 60-80L背包的热塑成型腰带做工厚实,海绵软硬适中,包裹性非常强。肩部及腰部均采用双层泡棉充填,靠近身体的内层较软,让背负更舒服,外层较硬,以便保持形状,避免负重后变形。对于一个瘦子来讲,腰带的厚度太重要了(重装以后,很多瘦子的痛不只来自于脚板和腿,还有不能触碰的跨骨尖儿。)下图用手指作对比表现腰带厚度。

腰带卡扣是世界著名的Duraflex多耐福公司的产品,一等一的大品牌,插合方便,声音清脆。只有勒紧腰带才能保证让包内大部分的重量分配到腰部,在卡扣的选择上Lowe Alpine不含糊。

腰带外侧一直延伸到背包弹性袋外侧有一根腰带稳定带,收紧后用于稳定腰带与身体的平衡,避免负重行走时腰带晃动。因为腰包与腰带之间靠粘扣来连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条稳定带的走向。

腰带还有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点是腰带拉紧以后,多余的部分并不是太长,不影响走路。我现役的GG重装包,这个多余腰带实在是让我很头疼,虽然有弹性绷带可以收起,但实在是太长了,弹性绷带固定不住,走起路来在腿上不停的晃动,非常的影响美观。有多丑我给大家上个对比图吧。

胸带主要作用是调整双肩带的开距,增强背包的稳定性并有利于呼吸。Lowe Alpine Cerro Torre 60-80L背包的胸带设计中规中矩,只是在靠近左肩带的一侧多配备了一个小口哨,用途我不费口水,比较新颖的是这口哨是可以拆卸的,很多品牌都是将口哨与卡扣做成一体的,但是Lowe Alpine这小口哨可以单独使用,你尽可以拆下来放到兜里用在其他场合,很方便。

一个好的背负系统,不仅仅是负重能力强和舒适,通风透气性能也很重要,从外观图片看,Lowe Alpine Cerro Torre的背板腰背部设计了几个热空气流散凹槽帮助散热。

整个背板除了热空气流散凹槽,还有腰部的防滑处理。

装载系统是登山包装载物品的部分。设计上一般由主袋、顶包和侧包构成。

顶包正中印有Lowe Alpine品牌LOGO,玫粉色的英文字上方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阿尔卑斯山的形状,这个LOGO让人印象深刻,我猜设计师的寓意Lowe Alpine就是为阿尔卑斯式登山而准备的,事实也是如此,阿式登山中拥有这个强悍的包最合适不过了。只可惜Lowe Alpine品牌LOGO是烫印上去的,与Lowe Alpine在背包界的地位有些不符,如果能采用电子刺绣工艺就完美了。

顶包设计中规中矩,内外侧各有一条拉链,外侧头包根据自己的习惯放一些易取用的东西,如头灯,手电,小件物品等,打开拉链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巧的橙色挂扣,你可以用来挂钥匙或小工具。有趣的是,橙色挂扣下方设计有一小孔,与内侧的隐藏口袋想通,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的钥匙或者不希望钥匙影响外侧头包内的东西取出,大可以将挂扣穿过这个小孔,将钥匙挂在内侧的隐藏口袋保证安全,拿取头包内的东西也更方便。

内侧口袋比较私密,可以放一些细软甚至现金。上面还烫印有紧急救援的流程图示,好让我们在危险或慌张的时候一目了然,快速求救。

头包可以根据需要升降和拆卸,可升降拆卸的头包让如何装东西变得有趣和放便,需要增减的衣服暂时不想放进主袋尽可以夹在头包和主包之间。当然你也可以把头包拆下来利用附赠的2根捆扎带做个小挎包,我觉得这个意义不大,因为Lowe Alpine有独立的水袋包,做工扎实,完全可以当做冲顶包使用。

背包主袋设有单独睡袋仓和加高的背包领。相较与睡袋仓,我更喜欢加高包领的设计,这个设计非常的实用,配合可升降的头包,不用的时候显得背包很小,用的时候自然扩展。然而单独分隔的睡袋仓对于一个重装包来讲就是条鸡肋,众所周知重装装包都是利用各种缝隙填满小东西,保证空间的最大利用,睡袋仓的分隔层使背包内产生了缝隙,装出来的包就没那么好看和扎实,我通常都是放弃隔断,直接将睡袋仓与主仓贯通,成为一个上下贯通的超大口袋。

主袋封口为尼龙抽绳设计,手动拉紧后用一条织带卡扣固定主袋的装载,使包内物品可以牢固不晃动。

背包正面有一个副袋,为扁平设计,可以放些帽子、头巾、手套、地图之类的轻薄物品。从使用角度来说够用了,毕竟大大的副袋也会挤压主袋面积,放些手用的东西足矣。

副袋下面U型大拉链设计,打开后直通主仓,可以直接翻起,所有物品一目了然,方便从背包中间取物。

所有的拉链均为我们熟悉的YKK品牌,十万次开合,品质的保证。拉链柄上面挂有橡胶粒,即使在戴手套的情况下也能开合自如。

装载系统还包括两个侧袋,一直延伸到包侧的底部。侧袋为隐藏式可扩展立体设计,通常的侧袋设计都没有可扩展空间,将侧袋装满后会严重挤压主袋空间,而这个立体设计的好处是用的时候向外扩展,不用担心物品挤压主舱内的任何物品。虽然这侧袋容量很大,但侧袋这个事儿见仁见智,装的太满会影响水壶的放置,有些男生甚至很不喜欢侧袋的设计,但我本人很喜欢把物品模块化放置,女生零碎的物品的也多,我通常一侧会装急救包、雨衣、救生毯、垃圾袋等平时不常用,需要用的时候又能快速找到的一些零散物件。一侧装一些个人卫生用品和折叠洗脚盆这类柔软的物品,并且在这边放置水壶,做到拿取方便互不干扰。

背包两侧都设置有弹性超大的尼龙口袋,方便装水壶、水杯、自拍杆、这些徒步过程中常用的东西。弹性尼龙口袋高度为20cm,顶部最宽处为23cm,我的一升水壶高度为29cm,放置在这样一个大口袋里非常的宽松,配合织带调节卡扣,在运动中也能保证牢固。

背包腰带的两侧都设计有两个小口袋,我把它放在装载系统里写,因为Lowe Alpine的腰带口袋真的不小,可以说是我目前见过重装背包里最大的,大家尽情的发挥装什么,通常都是巧克力、牛肉干等能量食品,手机、充电宝、手电这类电子产品。有多大,您还是看图吧,腰带腰包包裹了我整个胯部。。。

说完了装载系统,最后谈谈外挂系统。一只专业的登山包,外挂系统必不可少。每个Axiom系统的背包都附带2根捆扎带,用来外挂装备,我个人不喜外挂装备,但为了演示捆扎带用途,我拿水袋包和衣服做个样子,各位看官莫拍砖,你喜欢的话尽可以绑蛋槽睡垫,这将是个比背包底部和侧面都更好的位置。无论挂在底部和侧面都会增加背包的宽度,密林穿越将是比较痛苦的事。那么有人说了,外挂系统不就是给我们外挂的吗?见仁见智,地形的复杂和多变让背包的外挂增加了很多的危险因素,如果是开阔的草地到也无大碍,但我们行走的环境多是密林峡谷,有时还需要爬上爬下的探路,每当这个时候外挂装备就会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有时候可以简单通过背包看出驴龄,老驴的背包从来都是打的利索和干净,没有多余的外挂,并且越是资深玩家背的东西越精简,一物多用,装备轻量化,尽量用相对小的背包完成线路(我指2-3天的短线)越是新驴越追求复杂的装扮,有的甚至将所有的挂点都用上,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的奏乐还不亦乐乎。

Lowe Alpine的登山杖挂点值得一提,独特的专利技术”Tip Gripper”不管杖尖是否有橡胶套都可以安全稳固的固定登山杖。

上半部分为弹性拉绳收缩带,使用方法简单,挂好登山杖后手动收紧即可,因为手动收紧,并不用担心松动。

下半部分为杖尖固定系统,弹力绳搭配软性胶环。最大的亮点是有没有杖尖套都能稳固的固定,只需要将杖尖插在十字胶孔里即可,非常的安全。这一点太让人欢喜了,似乎丢杖尖套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困惑,以往丢了都要将登山杖插在侧边弹力袋,杖尖向上对别人来说很危险,杖尖向下弹力袋就会被扎破。这个细节设计我给100分,太实用了。

当然还有冰镐固定环,配合上半部分的弹力拉绳收缩带,我用登山杖演示一下。

背包底部捆绑收紧带和侧面的捆绑收紧带,如果你愿意的话,尽可以外挂一些东西,比如帐篷和蛋槽睡垫。但对于一个装载能力这么强悍的背包,这些都显得有些多余。

Lowe Alpine 采用单独水袋包设计,灰色主体,正前方印有Lowe Alpine LOGO,做工扎实且上方设有水管出口。当然,如果你不习惯用水袋的话尽可以拆卸下来成为一个超轻的冲顶包和小背包。拆卸放式简单,背板上有一塑料挂环,一看便知。

主包左侧软领下方同样设有水袋出口,因为冬天没有合适的测试环境,还没有实际体验过水袋包的使用,水袋包一直被我当做小背包一直使用,很方便。

Lowe Alpine还有一个亮眼的家族设计,在背包的正面和背面都会设有背包提手,此包跳跃的粉红色提手很是显眼。说是家族设计是有原因的,纵览世面上的背包,凡是前后都做背包提手的,只Lowe Alpine一家。提手采用双层缝合织带设计,与包体缝合紧密而牢固。正面提手太喜欢了,平时大包的移动装车,及队友协助上包都很方便。

背包防雨罩也是专业大包的标配,防雨罩隐藏在背包底部。颜色为桔红色,鲜艳醒目。

背包的细节解说是件琐碎痛苦的事情,在此感谢各位看官的耐心。如果您觉得枯燥,可直接进入实战篇,我会尽量结合实际使用心得将此背包的特性描述出来。

五、背包的实际体验:

喜爱文化历史的人,感情自由丰沛的人,多半愿意外出旅行,尝试着生命在陌生之地驰聘的快感。每年的长假出行对于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是支撑我努力工作的动力。然而此次长假一波三折,目的地从西藏变成了新疆,其中曲折不表,值得庆幸的是认识了一群新的小伙伴,从此开启了一段惊险刺激又美妙的旅程。神秘的罗布泊无人区,神秘的大海道无人区及美丽的天山山脉承载了我和小伙伴太多的欢乐,也检验了Lowe Alpine重装登山背包Cerro Torre ND 60-80L的重装能力。

写在体验之前先说一下Axiom+背负系统,这个Axiom+背负系统最亮眼的的卖点莫过于调节方式,经常走重装长线的驴友都知道进山前,进行中及进山后的背负差别很大,那么一种方便快捷的调节背长的方式就非常有用了。官方指导方法为:背包上肩后,向下拉住右手拉环开启调节模式,再以左手的拉环上下调整背长,调到舒适后,放开右手拉环完成调节。其设计思路是尽管在进行中,也可以随时通过左右织带拉环调节背长以达到最舒服的背负,很新奇是不是?实际是我拿到背包以后工作正忙,没有仔细研究,待长假出发前才发现背包上身这两条拉绳根本拉不动背包,这下可着了急,不知道是拉的方式不对还是背包有问题。和远在广州的“帐篷”沟通,他也还没仔细研究,但貌似也是拉不动。

没关系,拆开背板看看,仔细研究起了调节原理。既然右手拉绳控制的是钥匙,左手拉绳调节长短,那么我先在下面调节试试,一调节我就乐了,肩带在轨道上滑动自如,想要多长就多长。为什么上身就不行了呢?我又再一次的进行了测试,按照方法背长增长是毫无问题,想要缩短还是不行,又急出了一身汗,拉绳拉的我手都痛了。

喝杯啤酒定定神,跟你们男生抽根烟的效果差不多哈。思来想去是因为背包上身以后,因为自重大再加上重力作用,想通过一根绳子来调节肩带下移很是吃力,我一个女生又没有那么大力气,怎么办呢?总之当时很困惑,然后,又喝了一杯啤酒。既然增长无压力,那我就干脆调短一些,上身之后先固定好腰带,然后一拉右手拉环也就是开锁,通过重力作用都不用拉左手的拉环就自然调节到合适的背长了,非常合适。这让我欣喜若狂,又喝了一杯啤酒,通过多次的上身调节,多次的感受差异,最后终于找到方法:上包前将背长调节到小于自己的背长,多少无所谓,上包后拉紧腰带,这时候身体稍前倾让背包重量压在背部,拉动右手开锁拉环,让肩带自然滑动到合适的背长位置,调节完成,非常的贴合舒适。当然这个身体前倾的度要自己体会,身体不倾斜如果包太重很容易调节过长。此方法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娴熟,但操作娴熟之后我感觉这个调节系统太棒了,当长时间行走之后身体的肩腰部肌肉都会出现疲劳,这时候在将背长稍微调长一些,很好的缓解了肌肉的疲劳。

当然,此方法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不知道设计师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设计思路,我后来想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倚靠石头或树木减轻重力作用,然后再使用官方的调节方法,就能拉动拉绳了?我自己在家靠墙试了试,还是没成功,也许是我力气太小?总之我现在已经娴熟的运用酒后摸索出的方法,我现在都怀疑这才是设计师的初衷呢。嘿嘿。。

以下图示Axiom+背负系统使用流程:

实际体验中我将分别从背包的舒适性、背负性能、平衡稳定性、和重量方面对背包进行体会和阐述。

背包的舒适性很好理解,就是背包重装上身以后的感觉,舒适性主要由肩带、腰带和背板决定,而这种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有价值,在徒步大海道无人区的过程中,腰带拉紧立刻感觉肩膀放松,调节好背负,爬升!

简单介绍一下大海道,大海道位于哈密魔鬼城的西面,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条主干路也是古时候敦煌到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后官方的利用趋于停止,大海道也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记忆中的丝绸古道。

肩部及腰部由于使用双层泡棉充填,靠近身体的内层较软,保证长时间负重的舒适性,肩部并没有强烈的压迫感,胯骨并没有不适和疼痛。以往重装时,晚上卸包最疼的就是胯骨尖了,此次并无不适。然泡棉外层较硬,以便保持形状,避免负重后变形。

考察它们的舒适性不但要从能否良好分散压力的角度考虑,也要从能否良好的散热来考虑。时值正午,紫外线强度五颗星,温度约25度左右,新疆的气候特点是早晚温差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新疆气候最准确的描述。持续的爬升已经让身体发热,但后背并没有感觉很捂甚至出汗,说明其散热透气性能还是很好的。当日山下微风,山上约3级风力,走累了找个小雅丹歇会,重装徒步一般休息时间很短,避免肌肉冷掉,所以也不卸包。

大海道地貌呈风蚀剥蚀形态,遍布砾石、碎石和流沙,是我国石质戈壁分布最广的区域,到上面方知大海道的“大”,是真的大,广漠、空旷、无垠,似海茫茫。“大海道”也因此得名。

背包的背负性能主要取决于背包的支架,在支架的帮助下背包的背板、肩带和腰带就可以均匀的把重量分散到身体各处。细节篇里已经展示过支架,实战主要是身体感受,重装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长时间的徒步,好的背负性能可以让我们长时负重身体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Lowe Alpine Cerro Torre 背负能力强悍,大海道地貌开阔,路面情况都是细沙和碎石,总体平坦,可以说是户外的高速公路了,所以尽管已经走了几公里,我依旧走的很欢。

《西州图经》中记载:“大海道,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真正置身于大海道才知所言不需,下午十分,天边起了乌云,大海道下雨可是难得的奇景,正好歇歇脚,凹个造型。因为舒适的背负,所以休息时候基本不卸包,肩膀腰部没有明显的酸痛,压力分配均匀。

这里没有悬崖峭壁,没有惊涛骇浪,却处处孕育着神秘的气息。

“夜涨狂风夺面,月落繁星满天”是那晚大海道无人区的情景再现,尽管狂风肆虐也挡不住小伙伴拍摄星空的热情。插播一张小伙伴夜晚的欢乐吧。

大海道茫茫戈壁,路况过于单一,为更好的测试背包的背负性能和舒适性,我又开启了天山之旅。季节也一下子转换到了冬季,空气都是冰的味道。

看上去平整的草甸下面都是碎石和暗坑,极其考验背包的平衡稳定能力,Lowe Alpine Cerro Torre动态平衡腰带配合肩带连接点在动态平衡这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好,即使重装也可以保持稳定,这让我省了不少力气。

以往重装行进不太敢做大幅度的动作,感觉抬腿转身会有一些吃力,此次依靠Axiom+精确调节背长系统我也胆子大了起来。好的背负系统背包应该像衣服穿在身上,但也不是牢牢贴在背上不会动,而是根据运动的方式比如跳跃、奔跑,与身体融为一体,并且配合身体把控重心。

跳一块大石头试试平衡能力,背包随身体而动,没有与后背的分离感,下图明显看出腰带配合身体扭动的移位,动态平横腰带配合背板和肩带更感觉人包合一。

几次跳跃之后心理对此包的平衡性稳定性有了底,就更大胆啦,摄影师很辛苦的摆了机位,我和小伙伴各种跳龙门。

这是我喜欢的一组相片,天山的夕阳那么美,我们携手相望。“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孑然一身,隐入苍茫自然,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不停地遇见,不停地思考,我们,都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

Lowe Alpine Cerro Torre 60-80L背包的重量为2.6kg,自重不算轻。在重装包领域,自重轻不是什么好事,一般重装包的重量和它的背负能力是成正比的,不要追求重装包的过分轻量化,对于一个装载能力这么强大的包,这点自重显得微不足道。

对于一个如此强悍的包,多环境多地形测评是必修课。北京的深秋一场秋雨就让温度骤降,阴天伴随着雾霾,唯有在山里还能呼吸点新鲜的空气。岩石路面、碎石路面是北方山区的特点,岩石多突兀,表面不光滑,但很多时候上面会混有一层细沙,重装行走要多注意防滑,我还是要再提Lowe Alpine Cerro Torre的平衡稳定能力,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在我踩到细沙不稳定的时候,这个动态平衡腰带的稳定性都能发挥作用,人包合一,真的不是传说。

树林越来越密,拿出背包罩,防止树枝与包的剐蹭影响行进速度,同时提高安全性,有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树枝肆意的生长,我不得不下蹲90度弯腰的蹭过去,当所有重量横压在后背上,顿时感觉有些分量,但当站起身通过Axiom+系统将重量分配到身体各处,且大部分转移到腰胯部承托以后,又可以健步如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10月 22日
下一篇 2016年 11月 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