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南国斌手中的锤子在箱梁的腹板和顶板上轻轻敲击,声音在箱梁内回荡。
在郑太高铁太原高铁工务段榆社西桥隧工区,桥梁工南国斌和他的工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梁体里巡检,一列高铁从头顶掠过,箱梁内轰隆隆的声响迫使他们停下手中的锤子。3秒后,列车声音远去,“当当当……”,声音再次回荡。
南国斌介绍,高铁桥梁多是钢筋混凝土箱梁设计,内部是空心结构,就像一个个“箱子”连接在一起,“箱子”是高铁设施的关键结构。桥梁工需要眼看、锤敲、尺量、手摸地检查“箱子”的每一个部位,为桥梁设备“把脉问诊”,他们也被称为箱梁里的“诊疗师”。
郑太高铁太焦段绵延于高山深谷间,山多隧长,桥隧比达76.4%。榆社西桥隧工区的工人绝大部分是“90后”,春运期间,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和运输畅通,这支近30人的青年突击队把日常的检修频次增加了一倍,他们担负着郑太高铁太焦段59座桥梁的692个箱梁、7247个支座等桥梁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
梯子成为桥梁工工作的必备,南国斌和工友们必须从桥墩爬到箱梁内。正月里,山里还覆盖着积雪,上梯前,工长提醒大家磕掉脚底的雪,以免打滑摔下梯子。一天下来,桥隧工要爬上爬下十几次。漆黑的梁体内部除了头顶的射灯,只剩下从细缝钻入的微光,以及飞舞着的灰尘。“里面灰尘比较多,脚一踩非常呛,鼻涕都是黑的。”南国斌说。
梁体许多地方高度不足1.5米,桥梁工只能弓着腰,拿着检查锤轻轻敲击着梁体内的每一寸腹板和顶板,观察、辨听梁体内混凝土结构是否有裂纹破损、箱梁梁端衔接处连接是否间距过大、通风泄水孔是否有堵塞、吊装孔是否有渗漏水等。
南国斌说:“两个箱梁处有一个缝隙,过去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不然就会掉下去。”桥隧工从一头进入箱梁后,在漆黑的环境中一直往前巡检,一天下来,走上两三万步是常有的事。
除了箱梁内部,桥梁工还要顺着缝隙进入每一个桥墩的顶端,检查桥墩、支座。冬天,寒风从桥墩间穿过,在耳边呼啸,与箱梁内的憋闷形成鲜明反差。南国斌头顶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箱梁,用小锤敲击支座上的螺栓、支撑垫石等部件,检查螺栓的紧固状态以及是否有空洞、剥落掉块的地方。他们每年都要把管内所有桥墩的螺栓等部件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