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讯 焊光四射、锯声隆隆、锤声叮叮,安电线、固墙板、钉铆钉……3月7日,高唐县尹集镇产业园北区友臣公司内,高大的扶贫车间里一片忙碌,工人正在进行建设收尾工作。再过两个月,这个车间和其他两个车间内,将上马8条休闲食品全自动生产线。
据了解,入驻的这6家企业各占地10-30亩不等,厂区不大,但成长性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友臣公司和亿利发公司主要生产休闲食品,产品瞄准大超市;创嘉公司生产商务会展展具,在大城市有稳定的高端客户;鑫合丰公司生产热碳素复合型管材,产品性能优于金属产品,可用于市政、通信工程等;翔峰公司利用本地木材丰富的优势,生产高档家具板,主攻外国市场。
昨天还是瓦块遍地,今天变为产业园区,好企业和高效率从何而来?徐宁说这得益于三个原因。一是做好窑厂的退出工作。原来的窑厂属于高污染行业,并且破坏耕地,税收近乎为零,不符合目前的产业政策,必须退出。镇上和窑厂所在的田寨村组成联合工作组,经过耐心讲明政策,窑厂爽快地同意拆除,并立马撤出设备,为整理土地留出宝贵时间。二是进行“有机”招商。考虑到周围是基本农田,镇上对招商引资设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参照食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个档次标准,按照“有机”标准选商选资——必须对空气、土地、水体不能造成任何污染。最终,6家企业从10余家企业中胜出。三是保姆式帮扶举措。镇上把此事当成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一场重大实战,专门成立针对这6家企业的帮扶队伍,由科技干部任组长,协调国土、税务、水电、环保等部门,盯住每一个环节,能加快办的加快办,能同时办的同时办,务必使企业快速落地。
一把尺量出落地加速度
今年是“工作落实年”,落实不是手拿指挥棒,在规划图上指一下;更不是左手握茶杯,右手打一个电话。落实需要脚踏实地,就在鞋子上的尘土里,在寒风中的皮尺上,更在对项目的滚瓜烂熟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