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处境
Su-57从T-50验证机到即将服役,花了已经整整八年时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空军仅仅在最近才宣布从苏霍伊采购2架Su57。按说一款为俄罗斯空军量身打造的5代机项目,不是应该早早就获得了大量的采购订单吗?比如说咱们的歼20,还在试飞中,合同就已经签好了。因此原型机试飞完成后几乎是没有多少间隔,我们在央视上就看到了空军飞行员驾驶歼20进行训练的视频。
如果说是俄罗斯穷,军费预算不足,那也说不通;因为2018年俄罗斯公布的战机采购计划里,普京在索契公开的信息显示,2018年俄罗斯的武器采购计划十分详细,将会采购更新式的苏-35S、米35M和苏-30SM战斗机、卡52直升机,同时也会推进改进苏57战机、图160M2和图22M3M轰炸机的相关项目,战机采购总数量超过160架;这大手笔看怎么也不想缺钱了的样子;而Su57到目前为止确定的订单,只有区区2架。
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俄罗斯空军对这款战机性能非常不满意。因此宁愿购买Su35,也不愿意购买Su57。
Su57之所以最近有如此尴尬的境地,是因为Su57几乎全面落后F22,歼20,F-35这样的五代机。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笔者的解读吧。
Su57的设计问题
一、气动布局导致的机体强度问题
苏57是苏霍伊设计局推出的俄罗斯5代战斗机,是PAK-FA计划的产物,其原型机是T50。该飞机是采用了双三角翼,常规布局,中央升力体设计。前2个设计没啥问题,5代机谁家不这么设计。坏就坏在中央升力体了。
中央升力体是苏霍伊设计局在研发能与F15相匹敌的Su-27原型机T-10上验证成功的。这种设计在四代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优化了战斗机在跨音速持续飞行和格斗的能力;但是用于五代机设计,可就问题很大了。
苏27采用中央升力体设计,取得了重大成功
因为五代机因为要隐形,弹药必须内置在弹仓中,而中央升力体,要求2台发动机中间的机身必须是比较薄的(因为要把机身作起到升力的作用,相当于当机翼用了),这导致弹仓的布置尤为困难,抠浅了放不了导弹和挂架,抠深了对机体强度就造成致命影响了。中央升力体的强度问题在Su27就一直存在,虽然其机动性与F15相当,但机体强度和寿命都远不如F15;如果同样设计用在Su57上,还抠了个弹仓出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它的钛大框尺寸还能保证强度和寿命吗?
苏57弹仓位置,夹在2个发动机中间
我不知道答案。但对比美国的F15,我们至少知道,一款皮实耐用寿命长的飞机应该是什么样的:
F15健硕的机身
F15是一款设计寿命5000小时,但实际测试时完成了16000小时飞行依然完好的成功机型;美军打算把现役F15通过延寿服役到2030年。机体的机构强度是寿命的前提。
Su57弹仓这样设计的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弹仓把内油箱的位置给占了,航程也是受影响的。当然这个跟机体强度受影响比反而次要了。这种设计,让T50初经面世的时候饱受军迷的质疑,大家甚至很难相信这样纤薄的机体上还能抠出一个弹仓出来。
二、中央升力体导致的弹仓先天不足
虽然Su57在去年公开了从弹仓发射巡航导弹的视频,算是打了“俄黑”的脸;但是从视频看那是飞行非常平稳状态下发射的,估计速度也不高,引用美国一专家的话说,Su57这活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轰炸机就能干;而且这种条件下能打开弹仓发射一枚导弹,无法说明Su57也能在超音速下打开弹仓,丢出空空导弹。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枚导弹怎么看都是重力加速度下自然下坠的。也就是说,弹仓内部并没有弹射的机构把导弹弹出去,目前Su57展示给我们的发射水平就是轰炸机的水平。中央升力体设计导致Su57在高速飞行的时候弹舱位置承受的空气压力非常之大,比F22、F35、J20可要大得多;这种状态下弹仓盖还能不能打开,这是个问题;打开了,没有弹射机构,空空导弹能不能射的出去,会不会被高压吹回弹仓,更是个大问题。个人猜测,这个问题苏霍伊还在解决中。否则已经露面将近9年的战斗机,为什么连一次弹仓挂载空空导弹的视频都没有看到,反而看到的是各种外置挂架呢?
即便苏霍伊解决了这个问题,导弹也只能在飞机平飞无机动的状态下,采用先把导弹丢出去再点火的方法来发射。否则导弹会直接烧蚀弹仓,这个限制也极大导致了它的作战能力。
Su57 弹仓空空导弹图,可惜,这都9102年了,还是CG
导弹外挂才是Su57的日常
另外俄罗斯方面还宣称Su-57的茧包里也能塞两枚格斗弹,我都不知道如何吐槽了。
这2个茧包,俄罗斯人说它是装格斗弹的
咱们先不说这么大点个空间能装多大个格斗弹,看看F22和F20格斗弹舱里的挂架机构有多复杂就知道多扯淡了:
F22格斗弹仓的LAU-141/A挂架,机构非常复杂
歼20侧弹仓,挂架机构同样复杂
三、无法隐身的直通进气道
Su57的另一个败笔就是他的直通进气道,这个设计宣告了它无法成为真正意义的隐身战机。其实这个也是中央升力体设计导致的。在F22和歼20上,由于不用中央升力体设计,两个发动机可以较小间隔排列;而Su57为了留出中央产生升力的机体,则必须间隔较远;这也导致它的进气道没法设计成大S弯型;后果就是其发动机叶片是直接暴露的,雷达波入射到这样的形状上,会产生很强的后向散射以及多普勒频移(因为叶片是高速旋转的)。隐身战机的设计遵从木桶效应,其设计短板决定RCS;因此Su57的隐身效果绝对高不到哪里去;外界估计可能达到0.4㎡,比F22大了2-3个数量级;
五代机RCS对比
Su57直通进气道,叶片直接裸露在外,肉眼可见
对比之下,F22为了进气道能减少雷达波后向散射,下了多少功夫:
F22进气道,必须在进气效率和雷达波散射上求最优解,计算复杂
虽然俄罗斯已经申请了发动机口雷达屏蔽网的专利,可以解决直通进气道隐身的问题,但是,这玩意在世界上第一款隐身轰炸机F117上早就用过了;使用它的代价是发动机推力损失30%,谁用谁知道。
器件水平
一、光电系统
Su57作为一款五代机,它的雄心壮志很大程度上也被俄罗斯糟糕的器件和子系统水平所拖累。
首先是它的光电系统。Su57至今使用的仍然使用的是和四代机一样的IRST;这个圆球形的IRST只能实现前视红外成像,无法像歼20和F35的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实现360°周视能力(EODAS也是F35飞行员能实现VR的关键),其外形也不符合隐身设计。
Su57的座舱玻璃前方的圆球,就是IRST
Su57的雷达、传感器系统
Su-57唯一能够实现光电瞄准的还是那个101KS-N光电吊舱,但仍然不具备周视能力,和四代机的能力没有差异;而歼20和F35已经用小小的EOTS代替了这个大吊舱。
歼20的EODAS
F35和歼20均配备EOTS
EODAS和EOTS F22也没有,F22仅配备了EOSS;这跟F22开发年代和其空优定位有一定关系;Su57的环礁系统里包含2个101KS-O红外定向干扰传感器,可以激光干扰来袭的红外制导导弹,这是一个创新。
二、雷达系统
Su-57使用的是N036-1-01“松鼠”有源相控阵雷达。长久以来,俄罗斯在半导体器件上是落后西方和中国的。不过在Su57上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不用再抱着那个无源相控阵的雪豹-E吹牛皮了;松鼠有源相控阵雷达由机鼻内的主雷达和机头两侧两面X波段侧视雷达以及机翼的L波段雷达组成,覆盖了超大大角度,从这一点说,它的态势感知能力还是不错的;
松鼠的主雷达
侧视X波段雷达
机翼L波段雷达
松鼠雷达的主雷达显然比AN/APG-77大了不少,一个几乎和机鼻截面相等,一个比机鼻截面积小了很多;但松鼠上仅集成了1526多个阵元,相比之下F22的阵元有2000个,集成能力上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个人猜测这应该和器件效率有关,器件效率越高,发热越小,集成能力更强。
F22配备的AN/APG-77
松鼠的集成能力不用说和AN/APG-77,和中国的AESA也有很大差距。下图是我国外贸的KLJ-7A相控阵雷达,也是三面阵,孔径仅600毫米,但集成了千余个T/R:
中电14所推出的外贸KLJ-7A,同样有侧视雷达,但集成度更高
单个T/R组件上的的MMIC,俄罗斯也远不如美国。历史上俄罗斯的半导体收发器件的噪声抑制能力一直落后西方;单个器件性能不如F22,阵元数量不如F22,导致AN/APG-77的峰值功率可达20KW,N036-1-01主雷达阵的峰值功率只有15KW;
这个差距还不算大,也就比AN/APG-77小了25%?可是考虑到Su57的RCS达到0.4㎡,Su57对F22的发现距离和F22对Su57的的发现距离差的可就大了。F22对1㎡的目标发现距离>180Km;按RCS公式推算发现Su57距离可以达到140km;而Su57发现F22可就难了。。真正发现F22可能比视距远不了多少。
至于Su57的侧视雷达,从思路上说是不错的,但是这么一套雷达,没几百公斤下不来,对F22这样的隐身目标却是没多大作用的。侧视雷达可以补盲不假,但是因为你主雷达都看不见F22,侧雷达区区300多个阵元又能看多远呢?发出去的雷达波探测不了多远,反而容易被敌方探测接收到。这个雷达恐怕只有进入交战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了。
落后粗糙的工艺
?Su57的制造工艺几乎看不出与四代机有什么不同。蒙皮的铆接相当的粗糙,铆钉外突,缝隙很大;估计实际隐身能力还要打一个折扣。
Su57蒙皮的大缝,发动机冷却进气口不做任何处理。。。人直接上去踩看这意思涂料也是白给的,指望不了隐身了。
凸凹不平的铆钉
两条大长腿就这么裸露在外,边缘不做锯齿处理。。。隐身战机门槛这么低?
同样是打满铆钉,歼20几乎看不出来
为数不多的亮点
作为一款下一代战机,Su57还是有亮点的。那就是它的机动性。目前装备的117S三维轴对称矢量发动机让Su57具备了优异的机动能力,包括优异的过失速性能和瞬时机头指向能力;不要以为矢量发动机只在狗斗时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矢量发动机在超音速状态下对飞机的配平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极大的提高飞机的超音速机动性。因为超音速条件下,飞机焦点大幅度后移,机翼升力产生的低头力矩很大;常规的的飞机必须使用可动翼面的偏转来进行配平——这意味着能留给飞机做机动动作的偏转角度就很小了。而矢量发动机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这可以将可动翼面解放,同时减少了阻力;因此矢量发动机对超音速机动能力和超音速巡航的帮助是非常大的。Su57未来还将装上产品30发动机,因此超机动的能力还是不可小觑;但之前说了由于中央升力体和弹仓设计的问题,其机体强度能支持Su57全寿命周期呢进行多少G的过载机动,以及能飞多大的最大速度,这个恐怕就不是发动机能够决定的了。
处于试验状态的产品30发动机
结语
Su57现在唯一寄希望的也就是产品30能够尽快装机,让Su57具备和F22匹敌甚至更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由于其强度上的先天缺陷,超音速条件下大过载机动能力很成问题。总之,这就是一款麻烦一开始就不断,坑什么时候填完遥遥无期的“五代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