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卫家中的老三样
过去,天津人家中无论贫富,有三样东西家家必备。即‘两掸一拔子’:布掸子,鸡毛掸子,一拔子:鞋拔子。 先说布掸子,是一根一尺左右长,大姆指粗细的木棒,旋床旋出来的,纹路漂亮,大多是枣木的,头上有小孔,可穿绳,尾部有卡头,用几块方布捆扎住,翻过来就是布掸子。这布一般是三块,是单数为阳,没有用双数的,因为双数为阴,这是讲究。 那时候,上班的人大都步行,土路比较多,加上春秋冬三季常刮黄风。到家真是风尘扑扑,一进门先到门后拿出布掸子,再到院里掸尘土。先抬脚掸鞋,依次掸裤子,掸衣袖,掸前后身,掸尘抽打‘啪~啪~啪,声音柔和,用力均勺,次序井然,动作协调,如武术练功一般。身上劳尘纷落,似乎也掸去了一天的疲劳。
(老布掸子图片)
再说鸡毛掸子,这可是家庭妇女的专用工具,每天早晨,拿起掸子,把家中,箱柜、桌凳,瓶瓶罐罐,统统掸一遍,然后到门框上磕打,把灰尘震掉,掸子往掸瓶里一插,这卫生就算作完了。
(鸡毛掸子图片)
天津有一句俚语‘攒鸡毛湊掸子’ 这句话现在己经引申为贬意语了。原来的意思,就是攒够了鸡毛作掸子,那时多数人家在院里养鸡,杀了鸡,鸡毛留够了自己作掸子。作掸子很简单,找一根细棍儿,打点浆糊,准备长布条,在布上抹好浆糊,把鸡毛跟部,一根根紧挨着粘在布条上,再把粘好鸡毛的布条,缠绕在木棍儿上,就这样一直缠下去,直到掸子够长了,把布条根部用线绳扎死了,一把鸡毛掸子就作好了。
这鸡毛掸子还有一个‘功能’用掸子把儿打孩子,打在屁股上,立马就是一道血檩子,所以小孩对鸡毛掸子大多‘敬而远之’。
(老鞋拔子图片)
这鞋拔子是和布掸子一起,挂在门后的门框上。那时候人们穿的鞋,大多数是自己家作的。作好到鞋铺楦一下,所以合脚的不多,这鞋拔子就用的多了。鞋拔子都是铜的,有铸铜的,还有熟铜的,大都是黄铜作的,紫铜的很少。鞋拨子上边,都打着制作作坊的印记。
老天津卫人家中的‘老三样’,多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现在,布掸子没人用了,鸡毛掸子,鞋拔子还在用,估计没人自己作鸡毛掸子了,用也是买的。鞋拔子也是木头和塑料的。没有了老年代的韵味。权且用文字保留这‘老三样’吧。
2020年12月18日酉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