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打滑难取出的解决办法

螺栓打滑是一种机械维修中常见的问题,包含螺母打滑和螺纹滑丝两方面,其原因主要有螺纹磨损、螺母腐蚀走形、扳手磨损、扳手选用及用力方向不正确等。

螺栓打滑后取出困难,给维修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常用的取出方法主要有“ 烧” 、“冲”、“焊”、使用管钳或液压钳等。“烧”增大了螺纹副配合间隙, 减小了摩擦力, 但可能会造成机器局部变形损坏;“冲”用V形槽代替打滑螺母,工作费时、费力;“焊”用铁块代替打滑螺母,但接头易断;使用管钳、液压钳可强力拧出,但工作空间受限。

截止目前,应对螺栓打滑问题还没有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特别是在拧转空间狭窄或凹陷较深的工况下,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为此,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拧转空间狭窄或凹陷较深工况下的打滑螺栓取出器,对提高装备维修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结构设计

套筒式打滑螺栓取出器结构示意图

1.基体 2.扭杆 3.扭压套 4.压紧把手

5.减摩垫圈 6.压套 7.锥套 8.套头

其特征是在基体顶部开有通孔,通过弹簧、弹子与扭杆套接;在基体中上部设计有梯形传动外螺纹,通过螺纹副与扭压套上的梯形传动内螺纹联接;在基体底部开有外方,通过固定销与套头上的内方套接;在扭压套上开有通孔,通过弹簧、弹子与压紧把手套接;套头通过外锥面与锥套内锥面紧密配合,且在其底部开有六角沉孔(或四角沉孔),六角沉孔中对称的三个角上根据打滑螺栓螺母尺寸的大小开有0.2~0.5mm的槽口;减摩垫圈和压套平行安装于扭压套与锥套之间。

2. 工作原理

在扭转打滑螺栓前, 根据打滑螺栓、螺母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套头和锥套,扭转压紧把手,保证扭转时压紧把手与基体垂直,使得扭压套沿传动螺纹方向通过减摩垫圈推动压套和锥套运动,从而使套头底部六角开槽沉孔受压微量收缩,给打滑螺栓一个夹持力。在夹持力的作用下,通过扭转和拉拔效应取出3~10mm的打滑螺栓。

为保证本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套头材料采用弹性较好、硬度较高的弹簧钢;减摩垫圈采用摩擦系数较小、硬度较高的铜锡合金;其他部分材料采用不易变形、硬度较高的45钢。

3. 结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8月 23日
下一篇 2019年 8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