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进口之谜——高端产业的技术之殇

螺栓是连接零件的紧固件。但小小螺栓,在我国高端装备上几乎100%进口。为什么?”

相信这是许多紧企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今年召开的智能制造发展研讨会上专业人士向大家解开了这个困扰我们已久的未解之谜。

创新驱动难

目前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低压电器、紧固件、轴承等量大面广的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大量出口国外,但其中高端产品却高度依赖于进口,几乎在每个小行业中都存在着低端产品大量出口,高端产品不得不大范围进口的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今年前八个月份,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14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4.12%;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机械工业出口额2727亿美元,进口额3748亿美元,顺差1021亿美元,这看似漂亮的数据却并不能让人倍感乐观的原因。

目前在“中国制造2025”所部属的五大工程中,各地普遍存在着智能制造热、工业强基冷、创新驱动难的现象。

在机械工业由大到强的进程中,创新能力弱和基础不强仍然是主要制约因素。

缺乏高水平基础制造能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高水平的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及基础机械的支撑,就无法改变中国制造‘低档货’的形象。

高精度、大尺寸等关键零件的精密加工需要高端锻压机床,后者也是重大工程的基础,但随着我国高精度、深拉伸、超低速等极端工况的需求增加,我国锻压机床自主设计开发面临困难重重。

2016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外贸逆差45亿美元,仪器仪表逆差126亿美元,汽车逆差更高达338亿美元,高端供给不足矛盾突出。

以高速力机为例,在日本,这种广泛应用在小型精密零件的冲压加工的设备,在8mm冲程100KN压力下滑块速度可达每分钟4000次,而我国产品的最高速只有每分钟1200次。更宏观的事实是,欧美锻压机床数字控制化率可达80%,而我国只有不到30%。

不过,虽然现在国内高端制造能力偏弱,创新驱动难,但还是有许多企业与时俱进,不断破解上述难题。让中国制造真正转型成为中国“智”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7年 11月 1日
下一篇 2017年 11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