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也有木头路

上海的南京路曾以“红木”铺路,此事尽人皆知。1906年,上海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决定从外滩到静安寺开辟一条线路,对有轨电车经过的南京路路面进行翻建,铺成一条“红木马路”(亦称柚木马路,实际为铁梨木)。马路从江西路(今江西中路)西首抛球场铺起,一直铺到泥城浜东面(今市百一店门前),共用400万块进口“红木”,全部由英籍犹太商人哈同出资,花费白银60万两,其豪华铺张之举,在世界筑路史上实属罕见。

无独有偶,一百年前天津也曾有过一段木头路面,与上海的南京路堪可相比。大约在1920年,天津英租界当局鉴于海大道(即大沽路)货运量很大,而当时运载货物基本上都用铁轮地排车,使得柏油或钢砖路面都不能承受磨损重压,所以决定在海大道相当于今太原道与大连道之间大沽北路的一小段路面试筑木路。这种马路是用三层红砖立放铺底,上面先用两英寸扁钢竖立围成约八英寸见方的铁格,在格子中灌上柏油,再填入与格子一般大的方截面美国松木砖,最后在木砖上铺上一层薄薄的柏油。这种路面耐压耐磨,效果很好,不过因成本昂贵,没有推广。至1939年一场大水,将木砖漂起,受灾群众捡去烧火做饭,路面遂致全毁。

据资料记载,天津历史上还有一些木头路面。如海河西岸的台儿庄路,是联系太古码头和开滦码头的交通要道,曾为木砖路。1951年4月,市建设局将从营口道至太古码头一段的台儿庄路改修为灌油路,将从开滦码头至海河工程处一段的台儿庄路改修为柏油路。工程全长775米,施工面积5930平方米。

天津市区桥梁众多,过去的刘庄浮桥等,现在的景观桥如金汤桥等,皆以木板条连缀成桥面上的人行道,行人从木板条间的缝隙可以看到下面海河水的流动。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依然认为木质材料适于修桥铺路。1954年11月,海河上的胜利桥(今北安桥)修复通车,有关 道说:“胜利桥原是沥青路面,已经坎坷不平,这次改铺木砖路面后,路面平整、坚固,便利行车。”1967年12月,市建设局桥梁管理所在翻修海河上游的金钢桥时,也在桥面上专门铺设了木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8月 12日
下一篇 2020年 8月 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