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谷全新ATX3.0机箱开箱:显卡竖着安装+水平风道,装机大不同?

从ATX1.0到ATX2.0再到ATX3.0架构

在开箱之前,先跟大家聊一聊ATX架构。如上图,大家能看出三者的区别嘛?

在ATX1.0架构里,电源设计为上置,机箱内的热量被电源吸入,高温气流会影响到电源工作的稳定性。且将光驱笼与硬盘笼放置于前窗位置,加上内部也无背线设计,硬件排布凌乱而拥挤,散热也欠佳。

而在ATX2.0架构里,对ATX1.0架构进行全面优化。电源终于下置设计,并打造独立电源仓,避免上述提到问题。前窗取消硬盘笼与光驱笼,改成出风口,借此改善机箱内部散热。并支持背部走线,不仅兼容性、散热性比ATX1.0架构有大幅度提升,而且机箱内部更加简洁。

但是我们又看到在全民RGB的时代,显卡一直是水平安装,显卡的RGB灯效就无法完美呈现。且水平安装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长时间使用会压蹋PCI插槽。还有机箱内部的走线问题,不用看内部,光看机箱背面插槽密密麻麻的各类线材,有时候让人抓狂……

鑫谷历经多年的研发,终于推出ATX3.0架构全新产品–开元K1机箱,它的出现将颠覆过去的ATX2.0架构,那它是如何做到呢?

先来看开箱:

开元K1是鑫谷年度重磅新品,之所以取名为“开元”,也是有寓意的。在中国古代典故里,【开元】相当于新的起点。鑫谷想通过开元K1机箱,开启ATX3.0的全新时代。

打开包装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啦!!!

这就是鑫谷开元K1机箱的本体。咋一看,怎么跟之前鑫谷凡仕F1机箱外观上有几分相似呐?确实,开元K1延续F1那种简约大方的设计风格,正面两条RGB灯带和鑫谷的LOGO。

鑫谷开元机箱的核心理念是“水平风道”、“垂直安装”,相比于外观,内部的改变才是它最大的变化。

?有小伙伴就说了,之前垂直风道的机箱,是上下对吹,机箱的尺寸设计得比较大。水平风道机箱尺寸会不会也很大呢?不会。

开元K1机箱仅是传统中塔尺寸,体积刚刚好。一边侧面是全侧透的钢化玻璃,采用的是榫卯结构,无螺丝设计,加上四角护边,不仅拆装更简单,也能降低玻璃的自爆概率。

机箱的另一侧面,厚度为0.8mm钢板,用料还是很扎实的。

机箱背面,大家就真正看到不同啦。有小伙伴就问:主板的I/O盖板位置,显卡PCI-E插槽都不见啦,我往哪装啊?

全部的秘密其实在机箱的顶部。

顶部I/O按键位置

这里是可以打开,轻轻一掀就能打开。

所谓的垂直安装,就是主板与显卡都竖着装啦,出线位置在机箱顶部(这个想法真是大胆有创意)。顶部设有I/O口储线盒,深度为64mm,所有的线材包括HDMI、DVI、USB、音频等外部接线,都可以在这里收纳。

全部线材整理之后,就在这里出来。尾部很巧妙地设计一个扎线带,束线整出,从而解决外部线材凌乱的问题。

机箱内部空间,还是比较宽裕的。

前面板风扇或水冷安装位

主板I/O出口

PCI-E插槽,共7个。

背部的两个风扇位,支持240mm水冷

这就是机箱内部的空间啦。机箱上面与下面是无法安装风扇及水冷排啦,前面支持前置14cmx2或12cmx3风扇位(兼容360mm冷排);后置支持14cmx2风扇或者12cmx2风扇位(兼容240mm水冷排)。主板上,支持ATX及以下规格主板;显卡上,就比较有意思,第一个PCI-E插槽显卡限长285mm,而第二至第七个PCI插槽显卡限长323mm,两风扇显卡还是绰绰有余的,三风扇有些压力,看具体情况。

从机箱的侧面可以看到,预留了很多线材专用孔位,让用户安装起来走线更加方便,且预留背线距离达到25mm,像1000W电源的模组线走起来也很宽裕。

前面板接线

这里有两个2.5英寸SSD安装位

底部有两个3.5英寸机械硬盘安装位,兼容2.5英寸,硬盘位是足够多的啦。

硬盘架里小盒子,就是安装所需的所种螺丝及附件,一应俱全。

前面设计了防尘网,磁吸式的,拆装特别的简单,清洗也方便。

总结:

以上就是鑫谷开元K1机箱的开箱部分,具体的装机体验,将在下一篇文章给大家呈现。这里可以提前预告一下。

垂直安装:显卡竖着装,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水平散热:前后直吹的水平风道,能不能解决机箱内部的散热?

顶部走线:顶部走线在装机过程友不友好?

兼容性能:对目前主流硬件的兼容性能如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7月 8日
下一篇 2019年 7月 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