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削
铣削故障排除
下表中所示为与振动问题、堵屑、切屑二次切削、表面质量不符合要求、毛刺形成、机床功率和刀具磨损有关的铣削故障排除技巧。
?
|
?
|
原因
|
?
|
解决方案
|
|
振动
|
?
|
刚性差的夹具
|
?
|
评估切削力的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或改进夹具
通过减少切深ap来降低切削力
选择具有更锋利切削刃的疏齿和不等齿距铣刀
选择具有小刀尖圆弧半径和小平行刃带的槽型
选择细晶粒无涂层刀片或薄涂层刀片
避免在工件受到的支撑不足以抵抗切削力的情况下进行加工
|
?
|
|
?
|
|
?
|
轴向刚性差的工件
|
?
|
考虑使用具有正前角槽型的方肩铣刀 (90°主偏角)
选择具有L槽型的刀片
降低轴向切削力 – 更小的切深、更小的刀尖圆弧半径和平行刃带
选择不等齿距疏齿铣刀
检查刀具磨损
检查刀柄跳动量
改进刀具夹紧情况
|
?
|
刀具悬伸过长
|
?
|
使悬伸最小
使用不等齿距疏齿铣刀
平衡径向和轴向切削力 – 45°主偏角、大刀尖圆弧半径或圆刀片铣刀
提高每齿进给
使用轻快切削刀片槽型
减小轴向切深af
在精加工中采用逆铣
使用超过尺寸铣刀和采用Coromant Capto?接口的接杆
对于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和可换头铣刀,尝试使用齿数更少和/或螺旋角更大的铣刀
|
?
|
使用刚性差的主轴铣削方肩
|
?
|
选择尽可能小直径的铣刀
?选择具有锋利切削刃的轻快切削铣刀和刀片
?尝试逆铣
?检查主轴变形量以查看是否处于机床的可接受范围内
|
?
|
不稳定的工作台进给
|
?
|
尝试逆铣
?紧固机床进给机构:对于数控机床,调整进给螺钉
对于传统机床,调整锁紧螺钉或更换滚珠丝杠
|
?
|
切削参数
|
?
|
降低切削速度 (vc)
提高进给 (fz)
改变切深ap
|
?
|
稳定性差
|
?
|
缩短悬伸
提高稳定性
|
?
|
在拐角中产生振动
|
?
|
以更低的进给率采用大编程圆角
|
|
堵屑 满槽铣的常见问题 – 特别是在加工长切屑材料时
|
?
|
刀尖圆角损坏
切削刃崩刃和破裂
切屑的二次切削
|
?
|
使用正确定向的足量切削液或压缩空气改善排屑
降低进给 (fz)
将大切深分成几次走刀
在深槽加工中尝试逆铣
使用疏齿铣刀
使用具有2条或最多3条切削刃和/或更大螺旋角的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或可换头铣刀
|
|
切屑二次切削 出现在满槽铣和型腔加工中 – 特别是加工钛合金时。在使用立式机床铣削深型腔时也很常见。
|
?
|
切削刃破裂
缩短刀具寿命并降低安全性
切屑堵塞
|
?
|
通过压缩空气或大流量切削液 (最好是内冷却液) 有效排屑
改变铣刀位置和刀具路径策略
降低进给 (fz)
将大切深分成几次走刀
|
|
表面质量不符合要求
|
?
|
每转进给量过大
|
?
|
调整铣刀的轴向跳动或对刀片进行分组安装。用表检查轴向跳动
检查主轴跳动量和铣刀安装面
将每转进给量降低至最大为平行刃带宽度的70%
如有可能,使用Wiper (修光刃) 刀片 (对于精加工工序)
|
?
|
振动
|
?
|
参见上面的“振动”部分
|
?
|
产生积屑瘤
|
?
|
提高切削速度vc,以提高切削温度
关闭切削液
使用具有锋利切削刃和光滑前刀面的刀片
使用正前角刀片槽型
尝试使用金属陶瓷材质和更高的切削参数
|
|
|
回切
|
?
|
检查主轴倾斜度 (约0.10 mm/1000 mm (0.004英寸/39.370英寸))
精加工期间,主轴的轴向跳动量TIR不应超过7 μm
降低径向切削力 (减少切深ap)
选择更小的铣刀直径
检查平行刃带和所用Wiper (修光刃) 刀片的平行度 (不应前倾或后倾)
确保铣刀不会颤动 – 调整安装面
|
|
?
|
工件崩口
|
?
|
降低进给fz
选择密齿或超密齿铣刀
重新定位铣刀,以在退刀时产生更薄的切屑
选择更合适的主偏角 (45°) 和切削作用更轻快的槽型
选择锋利的刀片
监控后刀面磨损以避免过度磨损
|
|
毛刺形成
|
?
|
材料特定 – 高温合金/不锈钢
主要磨损状态 – 沟槽磨损
|
?
|
使用大圆角半径,以实现小刀片主偏角
保持切深小于半径
ap = 0.5×半径
|
|
机床功率 了解功率曲线,因为如果转速过低,则机床效率会降低。
|
?
|
铣削的功率需求受以下条件的影响:
待去除金属量
平均切屑厚度
铣刀槽型
铣刀速度
|
?
|
从密齿铣刀换为疏齿铣刀,即更少的齿
正前角铣刀的功率效率高于负前角铣刀
在工作台进给之前降低切削速度
使用更小的铣刀并多次走刀
减少切深ap
|
您想获得刀具建议吗?
在这里找到最适合您的切削刀具
需要建议吗?
问我们一个问题
想要学习金属切削技术的基础知识?
注册即可获得免费的在线学习机会
刀片磨损
为了实现最佳切削参数、尽可能好的零件质量和尽可能长的刀具寿命,请务必记得在加工后检查刀片/切削刃。将不同形式的刀片磨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列表用作成功铣削的参考。
?
|
?
|
原因
|
?
|
解决方案
|
|
后刀面磨损 快速磨损导致表面质量差或超出公差范围。
|
?
|
切削速度过高
耐磨性不足
进给fz过低
|
?
|
降低切削速度 (vc)
选择耐磨性更高的材质
提高进给 (fz)
|
|
后刀面磨损 过度磨损导致刀具寿命短。
|
?
|
振动
切屑再切削
零件上形成毛刺
表面质量差
产生热量
噪音过大
|
?
|
提高进给 (fz)
采用顺铣
使用压缩空气有效排屑
检查推荐的切削参数
|
|
后刀面磨损 磨损不均匀导致到尖角损坏。
|
?
|
刀具跳动
振动
刀具寿命短
表面质量差
噪音大
径向力过高
|
?
|
减少跳动量,使其小于0.02 mm (0.0008英寸)
检查夹头和夹套
最大限度地减少刀具伸出量
使用更少的齿进行切削
选择更大的刀具直径
对于整体硬质合金立铣刀和可换头铣刀,选择螺旋角更大的槽型 (gp≥45°)
将轴向切深 (ap) 分成多次走刀
降低进给 (fz)
降低切削速度 (vc)
高速加工需要浅走刀
改进刀具和工件的装夹
|
|
月牙洼磨损 过度磨损导致切削刃强度降低。切削刃破损导致表面质量差。
|
?
|
因前刀面切削温度过高而导致扩散磨损
|
?
|
选择氧化铝涂层材质
选用正前角刀片槽形
降低速度以获得更低的温度,再有降低进给
|
|
塑性变形 切削刃塑性变形、下塌或后刀面 凹陷,导致切屑控制差、表面质量 差和刀片破裂。
|
?
|
切削温度和压力过高
|
?
|
选择耐磨性更高 (硬度更高) 的材质
降低切削速度 (vc)
降低进给 (fz)
|
|
崩刃 切削刃未参与切削的部分因受到切屑锤击而损坏。刀片的正面和支撑面的损坏,从而导致表面纹理差和后刀面过度磨损。
|
?
|
切屑在切削刃的作用下受到挤压
|
?
|
选择韧性更高的牌号
选择具有更坚固切削刃的刀片
提高切削速度vc
选择正前角槽型
在切削开始时降低进给
提高稳定性
|
|
崩刃 小部分切削刃破裂 (崩碎) 导致 表面质量差和后刀面过度磨损。
|
?
|
材质韧性过低
刀片槽形过于薄弱
产生积屑瘤
|
?
|
选择韧性更高的牌号
选择具有更坚固槽型的刀片
提高切削速度vc,或选择正前角槽型
在切削开始时降低进给
|
|
沟槽磨损 沟槽磨损导致表面质量差和切削刃破裂风险。
|
?
|
加工硬化材料
表皮和氧化皮
|
?
|
降低切削速度 (vc)
选择韧性更高的牌号
使用更坚固的槽型
使用更接近45°的切削角
使用圆刀片确保最佳结果
使用可变ap技术推迟磨损
|
|
热裂纹 由于温度变化,垂直于 切削刃的小裂纹导致崩碎和表面质量差。
|
?
|
断续加工
变化的切削液供应
|
?
|
选择韧性更高、抗热冲击性能更好的材质
应足量地或完全不使用切削液
|
|
积屑瘤 (BUE)? 积屑瘤导致表面质量差,并在脱落时导致切削刃崩碎。
|
?
|
切削区域温度过低
材料粘性非常高,例如低碳钢、不锈钢和铝
|
?
|
提高切削速度vc
改用更合适的刀片槽型
|
|
积屑瘤 (BUE)? 工件材料被焊到切削刃上。
|
?
|
低切削速度vc
低进给fz
负前角切削槽型
表面质量差
|
?
|
提高切削速度vc
提高进给 (fz)
选择正前角槽型
使用油雾或切削液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