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艺爆表的大马士革系列小厨刀问世

CFIC导读:

雷峰夕照、奇松怪石、东方明珠、老街风貌……当这些雅致的景观被喷制到了冷峻的厨刀表面,会产生怎样的奇妙效果呢?

9月15日,“醉西湖” “雾黄山” “新外滩” “古豫园”4款戳有象征张小泉高端产品标识——“泉近”家族徽章的大马士革系列小厨刀全面问世,这标志着“张小泉”已经完全具备了高端厨刀的自主开发和制备能力

始于颜值,显东方古韵

本次上市的大马士革系列小厨刀把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和地方特色元素融入厨房刀具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精巧、优雅地表达出一种别致的现代美和时尚感,更是在刀身的设计、刀柄的选料、包装的制作等各方面都诠释出“张小泉”“良钢精作”的工匠精神以及“创艺生活”的发展理念。

例如,每一把大马士革刀都做了表面镜光处理,刀面独一无二的自然纹理,如行云流水,美妙异常。在刀柄材料的应用上,“醉西湖” “雾黄山”两款以碳化枫木为原材料,防潮防腐,沉稳大气;“新外滩” “古豫园”两款则选用G10复合材料,耐磨耐腐蚀,并自带独特纹理,极具现代感与科技感。同时,为了更好地呈现刀柄的美观度,还特别打上中式五行花纹铆钉加以点缀,寓意金木水火土,独具中国哲学文化之美。而古色古香的古籍样式礼盒包装,传递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与“张小泉”的历史底蕴不谋而合。种种细节无不透露着开发人员的匠心巧思,让原本冰冷的钢刀变得有了温度,内敛又不乏奢华。

“张小泉”正是通过为用户打造优质精品,让烹饪美食意趣横生,迎合其从保障消费者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向审美愉悦及个性体验相结合的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将东方文化的美通过中国制造发扬光大,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期待。

忠于品质,享烹饪意趣

“张小泉”素来“亲民”,所出产品物美价廉,却鲜有高端产品面世。即使是像大马士革刀,因为市场、成本、工艺等诸多原因,在“张小泉”也只不过是“舶来品”。随着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消费的要求在不断地进化升级。作为国内刀剪行业的领导品牌,“张小泉”认为必须且有义务掌握高端刀具制备技术,并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出可以代表最高制刀水平的刀具,从而引领整个刀剪行业的进步,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于是,被称为“世界三大名刃之首”的大马士革刀就成为了“张小泉”下定决心攻克的难题。

优质的钢材是铸造好厨刀的必备条件

该系列小厨刀的钢材全部从日本爱知钢厂定制。每一把刀都由67层大马士革钢锤炼而成,钢芯为AUS高碳钢,两面各为33层低碳钢。选料精良,从根本上保证了钢材的硬度、锋利度、韧度及耐腐蚀性。

一款优秀的产品从“0”到“1”的过程需要历经不断试错。由于每道工艺过程都没有经验可寻,所以开发团队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刀具最重要的性能就是硬度、锋利度和耐用度,因此在这些指标上,项目团队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

高温淬火,深冷冰锻,过硬的热处理工艺

刀具的热处理工艺是整个制刀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工序,影响着刀具的硬度和韧性。为了找到两者兼备的最佳平衡点,开发人员对钢材进行了反复试验,仔细将热处理后的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化验,最终确定了淬火、回火的次数、温度和时间,并将深冷温度工艺标准化,最后制定出了完整可行的热处理工艺流程,保证钢材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经过高温淬火和深冷冰锻——火与冰的热处理工艺后,钢材性能达到平衡。经检测,该系列刀具刃口硬度达到HRC60以上

手工开刃,精细打磨,保证锋利度和耐用度

对于锋利度和耐用度,“张小泉”更是精益求精。大马士革小厨刀的制作工序共计26道,几乎90%的工序都由纯手工完成,所以每一道工序都非常复杂和繁琐。为了保证锋利度和耐用度的品质,像刀面和刀柄精抛、刀刃开锋等重要工序,均由经验丰富的匠人完成。尤其是开锋工序,要求更为严苛,首先要分别在砂轮和砂带上多次磨削,再用帆布去毛刺,使得刃口角度提升至15°左右,这完全有别于传统刀具仅用砂轮开刃的方法。在设计验证阶段,开发人员对刀具的锋利度进行反复测试,最终将锋利度数据提高至前3刀累计切割试验介质≥80mm,高出国内行业标准(30mm)167%;耐用度前60刀累计切割≥240mm,高出国内行业标准(120mm)100%。

大马士革系列小厨刀在使用时变身为厨房利器,让使用者游刃有余;闲置时又可作为工艺品陈列,令人赏心悦目。该系列刀具的开发为“张小泉”后续高端刀具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小泉”制刀水平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未来,“张小泉”将会愈发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立足用户,生产最符合市场需求的“颜艺”产品,有望带动整个行业向高端水平持续升级。

7月26日,一辆张小泉品牌专列从上海虹桥站缓缓驶出。在接下去的三个月里,奔波在路上的旅客们都有机会与那辆洋溢着张小泉历史文化气息的高铁相遇。

这是一份来自390周岁的张小泉的特殊礼物。

仪式现场,干净整洁的张小泉品牌列车已早早停靠站边,气势非凡,列车上无处不在的张小泉传统老票视觉形象萦绕其中,欢庆喜人,强烈的带入感仿佛穿越时空,交相辉映出一曲“中国制造·匠心传承”的新乐章。

张小泉品牌专列车厢内视觉形象

剪彩仪式结束后,夏乾良总经理表示,中国高铁和张小泉是不同领域的杰出代表,本次战略合作意义非凡。同时,张小泉这些年的业绩犹如高铁速度成倍增长,但始终坚持“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的工匠精神,做更多对得起老百姓的产品,将中国制造发扬光大。

这些年,“中国制造”和“匠心”的话题不断,中国制造如何“前”行,如何引“刃”破荆;“匠心”又如何传承,如何革新,这些似乎都可以在举世闻名的中国高铁,以及以“剪”起家的张小泉中得到一些启发。

随着“一带一路”成为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交通名片”,其高保障的安全系数、高品质的服务以及舒适的乘坐体验都让中外友人赞叹不已,并被公认为最佳的出行交通方式。高铁辉煌的成就展现的不仅是中国的实力,还有中国的未来。

而张小泉这个家喻户晓的著名民族品牌,至今已经390周年了。作为第一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百年老字号品牌,其百年基业源于“良钢精作”,屹立不倒取决于“创艺生活”。品牌确实“老”,老在“良钢精作”的DNA的代代相传,工匠们总能把每一件产品看作自己的如意之作进行打造,“不放过”的匠人精神、严苛的管理标准,确保了产品品质;但同时张小泉也从未停止求新、求变的步伐,通过品牌重塑、产品创新以及对现代生活美学更好的诠释及演绎,传递一股向心的正能力,不负中国制造的使命。

张小泉品牌专列车厢内细节

张小泉携手中国高铁达成品牌层面的战略合作,让张小泉这张“中国刀剪名片”在高铁这张“中国交通名片”的高速运行中,将一股扎根于心、匠心传承的力量传递至全国各地、温暖更多的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10月 2日
下一篇 2018年 10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