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铜陵灰河马洼村体验乡村乐

一进入马洼村口广场,便看到一块巨大标志石上刻着两排大红字“马洼村 幸福马洼,湖光山色”,农家人的自豪让我们感动,大家忙聚到标志石前合影。

庄公园的生态停车场边,是新铺的沥青公路与绿树、翠竹,公园里有赏景的凉亭、桃杏及各色花卉、苗木与草坪。一栋栋白墙红顶的乡村小别墅,依偎在收割了稻谷的农田边上。不难想象,如今的农家生活应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村道两边,连体的小别墅型洋楼对称排列,显得清爽、好看。居民房前屋后开得正艳的菊花,在冬日的阳光下越发秀美。行走在村街上,我们对两边的村民别墅赞慕不已。有两位朋友笑说,前阵子刚从海南旅游才回,刚路过陈瑶湖那海天一色与枫沙湖这山水海景,跟海南根本就没多大区别,空气也差不多。他边说边问乡领导马洼房价多少,说要在这买房养老。可领导说马洼房价不高就十几万,加装璜一起也就二十几万,但并不对外只向村民销售,这便让我们好遗憾。

村庄中间的“法治广场”上,展陈着“马洼传说”文化墙,彰显着马洼厚重的文化。据村中老人介绍,马洼村座落在长龙山,风景秀美,世代绵延。竹林边的村落呈围椅型,南临枫沙湖,北靠长龙山,长年汲取长龙山沃土养分,留下了长龙山、断腰村、白马送银、跑马楼、毛竹园等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说是长龙山因地处枫沙湖、陈瑶湖、竹丝湖三湖交界处,远在战国时期便久蕴龙气,渐成龙形。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唯恐自己龙位不稳,上任第二年便广邀天下风水先生遍寻龙形地脉,以防地龙修炼升天,与其谋帝争位。当有位风水先生行至此处,看此地山脉形似龙嘴(离竹林约2公里,为陈瑶湖镇龙王嘴村),不久即将修炼升天,忙日夜兼程上 秦始皇。秦始皇得知后哪敢怠慢,立马下旨让风水先生召集民工斩断龙脉以绝后患。风水先生引领数百民工选择在龙腰开挖,费尽心血却没效果:原来是他们总是白天挖了一天一夜过后又还原了,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当地人说这是“千人挖,万人挑,不如老龙拱拱腰。”无奈之下,无奈之下,风水先生只好请来法师先用童男童女祭祀,再用钢钉钉、滚油浇,过后昼夜不停开挖数月,终于才把长龙山腰给断开。这断开处此后叫壕断冲(即现在东元桥处),边上的村庄因此到现在都还叫断腰村(是马洼的一个自然村)。

相传长龙山自被“断腰”后便开始荒凉,直到清朝中期才渐有好转。因枫沙湖中一周姓打渔的大爷在清中期带着家人跑湖边毛竹园搭茅屋住下后,毛竹园这边才有了人家。说他们住了十年后,有一天,周家的童养媳惊奇地发现,接连数十天每天傍晚猪圈里都有匹小白马来舔槽,她便将小白马来舔槽的事告诉家中老奶奶了。老奶奶告诉她,如明天小白马再来,你要将围裙搭在小白马身上,轻喊三声“小白马”就回来。第二天小白马果然又来了,童养媳便按老奶奶说的做了。童养媳回到家,老奶奶便召呼儿孙远远望着小白马离开。小白马身披小围裙很通人性,看着他们点点头,便小跑着瞬间没了踪影。老奶奶于是让大家快去找围裙,一家人在山坡草丛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洼地找到了,老奶奶便叫儿孙连夜掌灯在洼地开挖,不到半个时辰挖出八口大缸,打开发现竟装满了银子。一家人笑不拢嘴,一清点竟有8万两。欣喜若狂过后,周家大爷便盘算着要在竹园中建造几个大宅子,好让子孙享福。因此周大爷带着儿子划船到湖对岸周潭集上买木料,整整买了四大船,一时间轰动周潭一带十乡八里。一位四川木匠听说后,主动乘船来到竹园,帮他看地形、选房址、设房型,锯裁木料,一住就是十多天,木料全部按江南木质跑马楼尺寸锯裁好后,木匠突然告诉周大爷,说家中有急事要料理,过后一定速来。周大爷送走木匠后,天天在家等待,这一等就是一年,也未见四川木匠返回。周大爷急了,便四处请周边的木匠依照房型、木料尺寸准备开工。没想到许多木匠都看不懂这建房图纸,拼接不了楼层柱、板,一个月开工8次,停工8次,一筹莫展地停工了。转眼春暖花开,一天天刚亮,周大爷惊奇发现,枫沙湖面上有条船正向竹园划来,等人上岸天已大亮,周大爷看到四川木匠带着徒弟径直向他家走来。恰巧那天是黄道吉日,竹园跑马楼便正式开工。周边木匠带着拜师学艺的意愿纷纷来周家帮工,毕竟人多力量大,两个月便建成这座占地8亩、拥有108个房间、共四进四出的跑马楼。因小白马送银接济,加上跑马楼建成,周家从此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随着奢华的跑马楼落成,成为枫沙湖畔一道靓丽风景,周家和毛竹园、跑马楼从此远近闻名。枫沙湖上往来船只千帆竞渡,载着四面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观赏。

时光流逝,转眼过了50多年,兴旺的周家便从一户小人家发展成为八个大户人家,从此人丁兴旺,男耕女织,种田、打鱼两不误,宛若世外桃源。然而,好景不长。1942年正月十六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下午三时左右,日本鬼子在与新四军沿江王家排游击队交战失利后,派轰炸机到长龙山一带轰炸,使得竹园中的跑马楼在炮火中被烧毁。老人说日本鬼子的飞机当时飞得很低,连开飞机的鬼子胡子都看得清。因敌机轰炸时,她抱着婴儿趴在地上才幸免于难。等村里人逃命回来后,整整烧了三天的跑马楼已是一片灰烬惨不忍睹。现在想起来还胆战心惊,悲恨交加。好在几年后,竹园人靠着勤劳双手解决了温饱,家家户户又都盖了小平房,过着平淡生活,一代代地延续至今。

听着这些神奇的故事,我们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在乡领导引领下,我们走过“法治广场”,来到晾晒的金黄色稻谷的谷场,谷场上堆放着好几堆准备晾晒的金黄稻谷。同行大姐说她年轻时曾下放过农村,看到农家谷场上晾晒的糯稻种,立马拿起场边的木掀扬起场来,那姿势依旧那么自然、熟练,看来大姐当初下放真吃了不少苦。她说今天能再次体验扬场,不虚此行!更有铜陵日 名记过君蹲下身去抓起一把稻谷,非常深情地闻着稻谷的清香,那举动与对稻谷的那份景仰,让我们感动。一位老庄稼把式拿起木掀,那扬场的姿势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起父母、亲人,那种力度与美感引得我们情不自禁举起相机“咔咔”。

拐过稻谷晒场,便是马洼村老年公寓,标牌上有老年公寓的具体情况介绍: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整个公寓总投资300万元,占地3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7705平方米,村中住家养老35户, 70岁以上入住公寓老人30户。公寓内外设施齐全,有老年活动室、医务观察室、值班室。为规范公寓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村里为公寓配备3名管理人员,其中专职人员1人,每天帮老人搞好环境卫生,了解老人日常所需,解决空巢老人生活困难,改变老人精神生活空虚状况,提高老人活力,丰富老人文化生活,真正解决外出务工经商子女的后顾之忧,快乐生活,安享晚年。

老年公寓门前有一大片公寓自种的有机蔬菜,长得嫩绿、可爱。有位老大妈正在门口迟着早上刚从湖里捕捞的野生鲫鱼,见我们来参观,她开心地介绍着公寓里老人们的幸福生活。一位88岁老大爷和两位老奶奶面对我们的采访,欣喜地笑不拢嘴,露出一脸幸福的笑容,让我们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安享晚年。

村庄边上油菜地绿油油的,远处的枫沙湖梢正在排水,为兴修夏天洪水毁坏的水利工程在作准备。从马洼美丽的毛竹园中穿过,我们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体会着“沁人心脾”的美好感觉。毛竹园中新建的观景亭,既是村民劳动之余纳凉、休息地场所,也是村民、游人来此观赏枫沙湖畔湖光山色的绝妙之处。

返程途中,我们经过村庄的农家,看到有许多老人都正在忙碌着,为外出打工的子女精心制作、准备的山芋粉、糯米粉,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更为乡村中这种绵厚的乡愁传承叫好!

过后,我们会聚灰河乡政府二楼会议室,应邀为“中国环境最美乡镇”发展全域旅游献计献策。大家对灰河设立观光景点、谋划景区建设项目、串连旅游线路等群策群力,比如我们谋划的“枫沙湖休闲度假山庄”“元宝洲滨江湿地生态农耕文化体验园”“东元河竹筏漂流”串连枫沙湖和元宝洲等创意,为乡领导集思广益、拓展思路、造福一方将会发挥一定作用。正如乡领导和我们开玩笑所说的“非常感谢你们,若这些文化创意真地变成现实,那灰河人就真是天天在挖银子了哦!”他这一说,让我们对灰河的未来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伫立乡政府大楼之上,我们极目远眺,只见整个灰河大地郁郁葱葱,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恬静安逸的生活,正在谱写着灰河新的篇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6月 11日
下一篇 2019年 6月 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