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大量用日本螺母?大量自媒体在造谣

日前,两辆高铁“飙车”的新闻刷屏。在众多网友赞叹“中国速度”的同时,一篇题为《一颗螺丝都依赖日本 揭开高铁自主知识产权的遮羞布!》的文章又开始在网上流传。

网传文章截图

文章指出,中国高铁大量使用了一种来自日本的防松螺母,这款螺母来自“hardlock”公司,号称永不松动。“迄今为止,‘hardlock螺母’已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中国台湾的新干线(台湾高铁)也保持了开业以来无人身事故的记录。”文章大肆介绍这种螺母的同时,还借机否定了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文章观点是否靠谱?

网站截图

而近日的网传文章在照搬nippon.com一文的同时,继续添油加醋,质疑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并改成了《一颗螺丝都依赖日本 揭开高铁自主知识产权的遮羞布!》《永不松动的螺母:原理和图纸都给你也不一定能生产出来》《日本制造“永不松动的螺母”,能用300年》《高铁上永不松动的螺母,日本公司:把图纸给你,你都造不出来》这样的耸人听闻的标题。

此外,自媒体文章还悄悄删除nippon.com一文中的一段内容,被删除的内容恰好就是“发明人通过日本当地的牌坊建筑,萌生‘楔子加紧’的创意,从而制作出了防松螺母”。稍有常识者就能发现,这位发明人其实是从中国的榫卯结构中获得了创意。“遮羞布”一文把广告文中的这一段删除,显然另有目的。

nippon.comy网站截图

那么,“hardlock螺母”真有这么神奇?真的可以“永不松动”?

首先,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永不松动”的防松螺母,只不过是有较强的防松性能而已。在防松螺母安装之后,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中,很长时间内不必担心紧固件会松动。防松螺母在货车、高铁、轨道等都有应用。现实中,防松螺母在货车上的应用环境或比高铁更为复杂,单从防松螺母在高铁上的应用,就说明某一品牌的防松螺母性能优劣,这就不严谨。

其次,从性能上看,“hardlock螺母”与市面上大部分同等级产品,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能说,这款螺母在某个特定使用环境中,有较好的表现。

再次,某种程度上,只要把螺母焊死就可以达到永不松动的目的。之所以使用防松螺母,某种程度上是出于重复使用以及维护的需要。按照网传说法,使用“永不松动的螺母”不就像一个“矛和盾”的问题吗?

罗雁云表示,高铁的上零件以性能最优化的目标来选用。以“采用了国外的一些零件”为由,借此打击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纯属别有用心。

那么,中国高铁是否大量使用了“hardlock螺母”?(以下图片为中国中铁列车低速、120KM、200KM、300KM的核心部件)

高铁科普作家“铁路观察”撰文指出,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紧固件。早在2002年青藏铁路建设中,要求轨道经过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时,压住钢轨的弹条扣件上的紧固件能做到常年免维护。中国自主开发了一种新的防松紧固件,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十几年过去了,没有发生过一起紧固件松动事故。所以,中国早就掌握了研发和制造防松紧固件的“核心技术”。完全没有依赖日本技术的必要。

“铁路观察”调查发现,中国高铁列车只有小部分使用“hardlock螺母”。具体说来,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因为最早是与日本企业合作引进技术,原型车使用了该螺母。因为在使用过程中,觉得产品质量不错,所以后续开发的产品,继续使用了该产品,总量不足1%,而且并非不可替代。而中国另外两家高铁生产企业,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与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并没有使用“hardlock螺母”。

据人民网 道,以“复兴号”为例,“复兴号”从“大脑”到“心脏”都实现了实实在在的“中国创造”。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说是“纯中国血统”。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综上,网传《一颗螺丝都依赖日本 揭开高铁自主知识产权的遮羞布!》一文有很强的误导性。该文试图通过不严谨的论证,来消解人们对“中国高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事实的认知。中国高铁正走向世界,“中国速度”也被更多人承认。我们不应盲目自大,也不需妄自菲薄。

机械公社——为机械而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11月 17日
下一篇 2019年 11月 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