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中国螺丝进出口概况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螺丝出口数量约为329万吨,同比增长12.9%;出口金额约为6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7%。2018年全年中国螺丝进口数量约为31.7万吨,同比下降1.6%;进口金额约为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8年中国螺丝出口的平均单价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与进口数据相比差距悬殊,约有6倍之多。
二、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航母、军机、高铁等这些高端装备上的小小螺栓几乎全靠进口!
航母: 航母甲板需要承受舰载机发运机喷口的高温燃气,普通的材质螺钉没法承受的,只能用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超强的钛合金螺丝。而这种高端螺丝,以目前国内的技术和产业线,还无法满足,只能依靠从国外大批量采购某军事专家曾说,辽宁舰甲板上的螺钉都是钛的,一颗抵得上一辆奥迪车。
高铁:世界上有无数个生产螺丝的企业,能生产永不松动螺丝的企业屈指可数。世界上大多高铁公司都采用日本企业生产的一种不会回转的螺母,命名为U螺母。
飞机:1968年美国生产的F15上的PH13-8mo钢材螺丝,中国40年后仍然仿制不了
换句话说,国内在2008年的时候,仍然造不出F-15上应用数量最多的螺栓螺母;而必须进口、或者用次级的材料去设计自主研制类似的产品——这意味着紧固件需要更大的体积和重量,才能达到相同的紧固性能和可靠性。
图:F15C战斗机,机身与机翼的接头位置。战机的不同结构部分,需要通过大量的高强度螺栓螺母等紧固件进行结合
PH13-8Mo钢材被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各种高要求性的场合——比如航空航天相关的各种飞机部件,核设施的阀门制造等等。
还有国产大飞机C919,世界上能制造大飞机的没几个国家,但我们仍然采用了比同行更多的进口部件与材料,甚至连螺栓都不是国产的。
三、一个高端螺栓生产为什么这么难?
一个螺丝在制造上,分别有以下一些环节,首先是材料;其次是加工,通常,批量生产用的是搓丝机;然后是热处理,需要用到电炉。材料不行的话,制造出来的螺丝里面会带有缺陷,在正常受力情况下都有可能折断;搓丝机不行的话,制造出来的螺纹不正确,尺寸都不对,还会崩牙。热处理的电炉不对的话,热处理无法正确进行,最后螺丝的强度就不够。总而言之,任何一个环节的技术不过关,都会影响到螺丝的质量和寿命。
高端螺丝定义:能经受起高的强度、高的温度、高的腐蚀性、高韧性等冲击,同时还具有高的使用寿命的螺丝。
高强度螺丝划分:
标准中定义了常用螺丝的性能等级有10种,即3.6、4.6、4.8、5.6、5.8、6.8、8.8、9.8、10.9、12.9级,8.8级以上都统称为高强度螺丝,也就是说,抗拉强度≥800兆帕的螺钉及螺栓,这些螺钉及螺栓、螺母三个产品进口额一直稳居前三列,远高于其他细分产品,三者进口额占我国螺丝进口总额的近七成。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心中会有个疑问,我国能生产飞机,火箭,潜艇,航母,等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就为什么生产不了一个小小的高端螺丝呢?
1、大量科研经费用于发表论文
据2018年可查数据,中国共发表论文数量42.6万篇,排名全球第一,但论文引用次数却排在第五位,含金量不太高,从中国发表的论文中,有35%的论文是零引用,真正有影响力的论文并不多,而且很多是处在摆设状态。缺乏实用性,更缺颠覆性,急功近利,是当前的论文现况。
德国一个专门研究火花塞的教授可以得到几百万欧元的支持,这些教授招揽中国理科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不要学费每月还给几千欧元生活费,让我们这些医学生羡慕不已,中国大量科研经费发给论文编造者去了,发表垃圾SCI要向国外杂志社支付大量美元,好东西还要先向国外炫耀,对国内保密,国家应当把一半科研基金转向基础工业技术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制造业基础水平。
2、价值观问题
全中国的华人企业家,除华为外,基本上都是从事房地产、零售业、餐饮业、互联网产业,也就是控制、垄断资源来发财,而不是靠创造来创造财富。
在中国,学习就是为了混个文凭,换个饭碗,追求科学真理并不是自己的爱好和目的,与西方学术区别很大。每年很多高校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相当一部分精英都选择出国留学了,剩下的一部分又流向了金融、信息行业,最后到制造业可以说少之又少。
制造业地位不高,来钱慢,年轻人怕苦怕累怕脏,还有一些世人的偏见,造成制造业人才青黄不接。
基础研究,单调乏味,几十年如一日,还不一定出成果,很多人就不乐意了。
3、舆论导向问题
现在只要打开电视、手机浏览,占着头版的大多数是娱乐新闻、花边新闻,今天哪个明星结婚了?哪天哪个明星又出轨了?今年哪个明星挣了多少钱?哪个开演唱会?看着这些电视成长的小孩,无形中等于洗脑,当明星是光鲜亮丽的,有前途的,从小就埋下了深深地种子,当明星成了毕生的梦寐以求。不可否认,娱乐是需要的,娱乐无非是娱和乐,但应摆在茶余饭后的位置,而不是占据我们的中心,如果娱乐过度,甚至娱乐泛滥,最终就会娱乐至死。
好的舆论应该导向求真、求知,崇尚科学,培养良好人际交往上来。让科学家站在新闻的中央舞台上。
也许造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肯反思,少一点好高慕远,少一点急于求成,少一点自卑,多一点专注,多一点科学精神,多一点自信,人人都甘为一颗螺丝,做到丝丝入扣,精密到天衣无缝,向日本的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学习,我想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