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一支功勋赫赫的球队,一个屡获殊荣的集体,一段不屈不挠的记忆。在胜利与鲜花背后,女排国手付出了不为人知的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伤病,战胜自己,最终战胜对手。为了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女排的荣光,我们来看看她们这些年都经历了哪些伤病。
?朱婷在去年世俱杯期间手腕旧伤复发,不得不含泪离场,她的伤情牵动着球迷的心。所有人都知道朱婷对于这支中国女排的重要性,也知道她的手腕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次受伤只不过是肌肉疲劳超过临界点之后的“崩溃”。
国家队和联赛两头跑,朱婷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她没办法停下来,各方面都需要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朱婷在精神上能一直扛着,但人的身体毕竟不是机器,身体会自己“罢工”。朱婷的手腕在去年世界杯期间就不是完全健康状态,但她还是履行了队长的职责,依然是那个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世界第一主攻手。
我们不刻意比较运动员伤病程度,但朱婷的手腕伤势在下面这几位面前确实算小伤。张常宁在2018年左膝前交叉韧带撕裂,极大影响了她在世锦赛中的发挥,中国女排获得铜牌。球迷只知道张常宁受伤了,却很少有人明白前交叉韧带撕裂对一名排球运动员意味着什么,自然也很难理解她最终站在赛场上需要多大的勇气。
膝盖交叉韧带的作用是保证运动员在落地时膝盖不会出现左右弯曲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小腿的运动方向应该与大腿在同一条线上,前后移动。如果交叉韧带撕裂或者断裂,那么运动员在落地时小腿就可能向内或者向外翻转,这个画面想想就很吓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张常宁戴上了厚重的护具,这影响了她的发挥,同时护具的存在也容易让运动员有恐惧情绪:如果起跳之后韧带直接断裂怎么办?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张常宁还是带伤上阵,想为团队出一份力。
杨方旭在2015年7月世界女排大奖赛对阵多米尼加的比赛中遭遇韧带断裂,情况比张常宁的伤病更严重。她错过了随后的女排世界杯,但依然出现在里约奥运会大名单中。经历了这样的伤病之后,杨方旭在里约再次遭遇伤病:半月板损伤,需要开刀手术。但当时接应位置上人员短缺,她在打了两针封闭后出战,帮助球队最终夺得奥运冠军。
?惠若琪的故事更加传奇,或许有球迷不喜欢再听,但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没什么不能说的,所有付出和坚持都值得被尊重。惠若琪进行了两次心脏手术,而且第一次手术中出现过险情,生死一线之间。但惠若琪依然有勇气为了奥运会梦想去做第二次手术,这一点令人敬佩。同时她的肩膀还有7枚钢钉,这也是她的“勋章”。
徐云丽和魏秋月两名老将都经历过严重伤病,徐云丽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如果走路,女神魏秋月则是膝盖半月板已经完全磨光,需要依靠人工润滑剂来保证正常行走,否则走路时就是骨头磨骨头。她们两人的伤病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很想象,但女排国手却都战胜了疼痛和内心的恐惧,在奥运赛场上完美绽放。
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指引着她们走出困境呢?除了作为运动员的不甘之外,为祖国荣誉战斗的情感应该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还有现役国手颜妮,大家都知道她肩部有伤,但事实上颜妮曾说她全身都疼,而且是每天都疼。只要她在国家队正常训练比赛,这种疼痛感就如影随形,永远无法摆脱。作为球迷我们很难对此感同身受,但所有人都佩服这个沉默而坚强的姑娘,她证明了她的坚持,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时代变了,训练理念变了,训练条件也变了。但一代代女排国手都延续着这种“要球不要命”的传统,中国女排祖国至上的信念与铁血作风一直没变。希望所有运动员都能远离伤病,也期待他们的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回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