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题释义:
CT冠状位图像重建:经CT多层面扫描后形成横断面薄层图像,经过计算机处理,将图像在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方向上进行图像重新组合,从不同角度对组织结构进行观察。
脊柱术后内固定松动:内固定置入后出现螺钉松动甚至断钉断棒等,可能与内植物置入位置不当、置入后导致的应力遮挡、患者本身合并的骨质疏松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相关,内固定松动会导致脊柱稳定结构异常,是脊柱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背景:椎弓根螺钉松动是脊柱内固定后的严重并发症,既往对螺钉松动的 道还是依赖CT轴位像进行判断。
目的:对比研究CT冠状位重建图像及X射线片和轴位CT图像的传统方法在判定脊柱内固定螺钉松动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方法:收集了23例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脊柱术后内固定翻修的病例,其中短节段固定14例,长节段固定患者9例,退变性疾病患者17例,骨折患者6例。术前采用CT冠状位重建图像以及传统X射线片和轴位CT图像两种方法进行椎弓根螺钉松动判定。2名医生独立阅片互不干扰,术前评估所有内固定装置是否存在松动。术中共探查螺钉171枚,术中采用数字化扭力计进行探查,依据扭力判定螺钉是否存在松动情况,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该临床研究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共探查171枚螺钉,其中69枚螺钉出现了松动,螺钉松动比率为40.1%;其中松动螺钉的扭力为(13.9±17.2) Ncm,未松动螺钉的扭力为(154.9±72.3) Ncm;②采用冠状位重建法进行判定的敏感度为76.2%,特异性为89.8%,准确度为80.1%;采用传统方法的敏感度为63.7%,特异性为79.3%,准确度为69.0%,两种方法对比,冠状位重建法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均高于传统方法(P < 0.05);③两种判定方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75,表明两种判定方法的一致性良好;④结果说明,CT冠状位重建图像简便易行,可以提高脊柱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判定的准确性。
https://orcid.org/0000-0001-7924-7820 (胡巍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关键词: CT, 冠状位重建图像, 脊柱内固定术后, 螺钉松动, 敏感度, 特异性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CT冠状位重建图像和传统方法判定脊柱内固定螺钉松动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