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地干劲十足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战犹酣

早春二月,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在巴蜀大地打响,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

聚焦年度脱贫任务,扭住重点区域、特定群体和关键环节,全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扶贫标准,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为打好2018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4月上旬,今年18个市(州)122个项目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已开工住房88910户318698人,开工率为93.7%;30个今年计划摘帽县中27个已实现通乡通村硬化路两个100%目标,全省未通畅的53个乡镇和1380个建制村中,累计新增15个乡镇、797个建制村通硬化路。

看氛围:脱贫路上比学赶超

还在一楼,就听到“争吵”声从木门镇天星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传来,40多平方米的房间被村民挤得满满当当。

“天星村有通村路12公里、入组路8公里。杏垭村有啥拿得出手?”天星村党支部书记冉擎首先发问,“火药味儿”十足。

杏垭村第一书记杨泉不甘示弱,“我们争做‘四好村’,你们得行不?我们的百香果要出川、出国,你们得行不?”几句反问,引来村民阵阵掌声。

“天星村村民不卖菜,靠蓝莓挣钱,一斤能卖100元!”听到比产业,村民何菊华“腾”地站起来,扯着嗓子喊。

“账不能这么算。”杨泉说,“我们村的猕猴桃进入挂果期,第一年一亩挣3000元,第二年就6000元,靠猕猴桃脱贫没问题。”

“比武”现场一度火药味很浓,结束后大家又一起谈笑交流。其实,谁比谁做得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使各村在脱贫路上共同前进。

看梦想:村干部要“让更多人喝上大叶茶”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南江县黑潭乡,以“送教下乡”专题培训班及田间授课等来提升扶贫干部能力。

4月12日,一场“送教下乡”专题培训班在乡政府会议室举行。

“脱贫攻坚要讲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在台上讲课的是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黄远义,他举起一页纸说,“政策落实方面,共有70项政策,都记在这里。”

一位驻村帮扶干部提问,“项目、资金该注意啥?”黄远义回答,“项目、资金必须公开公示,这方面要零容忍。”

“除草剂一定不能用!”他告诫大家,“以后这些茶叶要卖到香港,甚至出口欧美。打除草剂,最终受损的是自己。”

听李明雍讲课,黑潭村村主任魏红武密密麻麻记了几页纸。种出好茶,让更多人喝上大叶茶,是魏红武的梦想。好茶的种子,或许已经在他的笔记中“萌芽”。

看现在:高原大棚里的“春天”

白拉当天的工作是浇水。他笑着说,哪些菜多浇哪些少浇,什么时候浇,都有讲究。以苦瓜为例,耐高温,喜欢大肥大水,“喝饱了才能长。”

炉霍县共有141个高原蔬菜大棚。不远处,3辆卡车正排队等着装载这些蔬果。上午采摘,中午出发,晚上送到成都,第二天超市开业时,这些新鲜时蔬就摆在成都市民面前。

棚内气温恒定,产出也恒定。大棚里一年四季都在进行“春季攻势”,像白拉和李春蓉这样的贫困户,每天务工收入最少也有100元。不少贫困群众说,有了大棚,产业致富就有了“春天”。

看未来:乡村变化大,幸福靠奋斗

刚过村委会,一阵机器轰鸣声传来。循声而去,来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施工现场。“正在开挖最后一块地基。”天娱村第一书记吴光华说。

聚居点选在距村委会不到200米的荒地上,原本长满荒草的地面上,挖出了两米多深的沟。在沟底,贫困户李志刚用铁锹垒起一条条浅沟。有工人在捆扎大拇指粗细的钢筋,4根一组,用钢钉扎一个中空的长方体,放进浅沟,沿边插入木板,组成一条条凹槽。

李志刚说,他本来计划春节后外出务工,见村里要建新房,便留了下来。有着多年建筑经验的他,俨然是工地上的“技术总监”。混凝土搅拌比例多少,墙体要砌多高等,都由他现场把关。

舍不得离开的何止李志刚。无论是建房、修路还是种地、养殖,当地贫困群众真真切切地加入到脱贫攻坚进程中来。山乡一点一滴的变化,都与他们的奋斗密切相关,这也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4月 17日
下一篇 2018年 4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