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传率军来到天津小站开垦稻田

当盛军屯扎马厂的时候,李鸿章迫于淮军粮饷的压力,就想利用身边这支军队试办屯田。盛军近万人日需近两万斤粮食,一年就要六七百万斤,(这还不算骑兵马匹的饲料),也就是说,亩产千斤的田地,要六千亩,亩产若五百斤,就得一万多亩地来供养这支军队。这里是灾荒频发的北方,农民尚在饥馑中煎熬!同治皇帝在调动李鸿章的那一日起,就已经为军粮焦虑了,他命令李鸿章“察看情形,妥筹试办”屯垦,想让盛字军自给自足解决吃粮问题。马新大道铺成之后,沿途有了站房,来去方便多了。周盛传开始实施他的新城试种水稻计划。从周盛传留给后人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寻找可行依据,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力:“奉饬察看,复逐处留心履勘,讯问乡农,博访昔人成法,略识历次兴修之绪,兼究后来致废之由。”经过这样一番“问、访、识、究”的工作,他对历代津沽屯田有了透彻的了解,保证了“试办”获得了成功。

新城试种成功之后的日程,当然就是扩大开垦。盛军沿马新大道选择方便开垦的屯营之地,经过权衡,选择了潦水套。光绪元年(1875)盛军让马队留驻马厂,而让全体步队移屯津南潦水套,在其中的一个小站设亲军营;以亲军营为中心,分布营盘18座,与新城炮台守望相助。为活跃防区经济,在亲军营南侧筑新农镇(兴农镇)和买卖街,后习称小站镇,天津小站因此得名。至今小站有很多村庄是以当时的军营命名的——“传字营”、“盛字营”、“小营盘”、“大营盘”…

盛军开垦稻田的范围,最初是以新修的马新大道为中心,向北至天津县咸水沽海河,向南至祁口,东逾葛沽、新城,向西则以河水能灌到的范围为限。

在潦水套扎定营盘之后,盛军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营地向东挖河三十余里到新城,接通新城到海河的河道。又从营地向北,开引水河二十余里在咸水沽与海河相连通。

他认为,若自马厂附近的南运河至新城附近的海河间开挖减水河,既可消除水患,又能通过“石水斗泥”的南运河水,引淡涤碱,使滨海数百里斥卤尽成膏腴。

周盛传总结了明代以来畿南屯田的兴废教训,首先宽掘深挖马厂减河的河身,掘出之土筑成河堤,形成复式河槽,从而加大了河身的水流量和储水量,也减轻了河水对堤岸的冲刷。其次做好闸、桥、涵洞的施工,以附近丰富的蚌壳掺入碎石,拌以糯米汁,经锤炼浇灌于闸底,以御水流冲荡。闸板以铁条、螺钉连为整体,或用生铁浇铸;上板装有滑轮,下板固定;上板开启,水流通过,泥沙被下板挡住,既便于捞泥肥田,又避免灌渠淤塞,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1880年,马厂减河工竣,全长75公里;沿河建有石、铁柱板桥4座,水闸6座,下游开横河6条,另建桥、牐、涵洞50余处,从而保证了农田蓄泄有时,咸水淡水不相渗混;堤岸阡陌,遍植桑、榆、杨、柳数十万株。由国外引进火轮水车4架,自造风力水车、手摇水车、脚踏水车及畜力水车共两千余架,耕种季节,随时引淡水灌溉,排咸水洗碱,很快把这片滨海弃壤改造成蓝天碧水的著名稻作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5月 25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