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老兵施福祥:唐山,我好想你!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40年前,他25岁,风华正茂,跟随部队来到唐山抗震救灾,视灾难中的唐山人为亲人;40年间,他心中一直牵挂着唐山的发展;日前,他从安徽利辛坐火车来到唐山,又一次踏上唐山的土地,看到了魂牵梦绕的唐山。他就是抗震老兵施福祥。

7月21日,65岁的施福祥坐火车从安徽省利辛县赶到唐山,首先来到当年的救灾地点唐山钢铁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唐山钢铁集团,在这里他看到了整洁的厂区及周边高楼林立的居民住宅。老人又走上街头,执勤的两位交警听说他是当年抗震老兵,热情地开车载着他来到 社。“40年了,唐山的变化真大,我从心里高兴!”老人从包里掏出跟随他40年的两件宝贝:一个掉了漆皮、帆布带子已经糟烂的军用水壶;一把锈迹斑斑的小铁锨。“用这个水壶,我曾经无数次为受灾群众送去宝贵的饮用水;用这把铁锨,我和战友救人、扒物资。”施福祥手捧这两件宝贝,思绪也被带到40年前。

施福祥1972年底入伍,1975年入党。1976年7月29日中午,驻扎在辽宁葫芦岛的施福祥所在的部队被火速派往唐山救灾。他们最先来到唐钢,冒着余震的危险救出正在班上工作的一名职工。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里,施福祥和战友们扒出遇难者352人,陆续将钢厂价值数十万元的医疗通讯器材扒了出来,帮助职工盖简易地震棚70多间。“这把小铁锨一直跟着我,扒人、扒器材、盖房子,它可立功不小。”手里握着小铁锨,施福祥感慨万千。

当时的钢厂东院内,安置了300多名受伤的群众。战士们看到他们的伤痛,心里很是难过。由于伤员多,医生不能每时每刻看护伤员们,救灾之余施福祥和战友们就经常帮助照顾这些伤员。在一次余震中,施福祥的腿被钢钉子砸中,他不顾疼痛,每天仍然为伤员们送药送水。“那时,水非常宝贵,我们将部队上分给我们的水送给伤员,就是用这个水壶给需要的伤员发水。”施福祥说。震后几个月,施福祥发现工人们的头发长长了,没处去理发,就用自己1个月的军贴费买了理发工具,为他们理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7月 19日
下一篇 2016年 8月 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