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在工作中。
最北铁路轨道车。
虽然叫司机,也在铁轨上开车,但是和开火车还是不一样,火车外形大,轱辘多,牵引马力大,单手柄操纵方便,运行速度也快,司机劳动强度相对小一些,轨道车正好相反,10个档位,还有离合器,操纵起来手脚并用,十分繁琐。
大兴安岭冬季气温低,零下40度的天气,机车点火都是问题,所以需要司机昼夜看护,1小时打温预热1次,否则影响第二天轨道车使用。
刘志开过上世纪80年代汽油轨道车,那时轨道车没有取暖设施,开起来四处漏风,尽管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戴着棉帽,人也受不了。到了90年代,换上的柴油轨道车,车内安置了自行取暖火炉,密封也好一些。进入21世纪,轨道车设施越来越完备,安上了电暖气,车内密封也非常好,运行速度能达到70-80公里,舒适度也好了许多,司机不用挨冷受冻。
刘志开轨道车30多年,创造了安全运行32万公里无事故的好成绩。凭借这股韧劲,刘志多次开展革新攻关,他利用4个螺钉解决了车辆换向箱差速器螺丝易松动折断的问题,他改造轨道车机油管螺帽,加装O型圈密封,让一根油管安全行驶了10万多公里,直到轨道车 废也未更换过。
多年的驾驶经历,让刘志练就了听声检车的本事。有一年冬天,塔河温度达到零下40℃,轨道车却打不着火,可检修时间临近,工友头上急出了汗,刘志听了一下发动机的声音,当即指出是滤清器的问题,果然是由于滤清器的滤网堵死,造成油路不通,经过清洗后,轨道车如期到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