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凭着过硬的技术含量,瑞集科技于2020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并于2021年7月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瑞集科技是中集旗下创新创业企业,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技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智能数字化产线,着力为泛钢结构和新能源行业提供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瑞集科技的前身则是中集集装箱板块装备技术研究院,有着丰富的产线规划设计、制造建设经验。
创业:从两个借来的集装箱起步
张兆彪是于2011年进入南方中集的,开始的时候任职于工程技术部,从事机械工程师职业;其后参与了中集集装箱装备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并在研究院内从事智能装备的设计开发工作。那时候的张兆彪,是万万没想到日后自己会跟着团队出来创业,而契机得从5年前的万众创业潮说起。
2016年底,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与此同时,中集集团也响应国家政策开始了内部创新创业孵化,制订了一系列内部创业帮扶机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在中集集装箱装备技术研究院内任职的高建文、张兆彪、陈聚运等7个年轻热血小伙经过多番商议,终于决定凭借各自在专业能力范围内积累的经验,响应政府和集团的政策号召,集资成立公司,瑞集科技由此诞生。资料显示,当期时由高建文、张兆彪、陈聚运、张有武、邱文钦、谭华兵、王世荣7人组建的创业团队共持有瑞集科技30%股份;而中集集团旗下集装箱业务板块则持股70%。
公司成立初期,7人创业团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担不同职务,其中,高建文任职总经理,负责统筹运营;而张兆彪则肩负智能装备部经理的重责,主攻机器人集成和智能装备开发等工作,是公司科技含量的担当。
“创业的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对于这句话,总经理高建文是深有体会。因为在公司初创之际,由于财务资金紧张,大家只能在南方中集工厂车间内租了一角儿地作为公司办公地点和生产车间;而所谓的办公场所和会议室,则直接是从南方中集处借了两个20尺旧集装箱拼装改造而成;至于座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更是从南方中集租借来的闲置物资。
机会:口罩生产机项目一举多得
在拥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后,瑞集科技的发展似乎十分顺利:2019年公司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在上海开设了子公司(上海瑞集),员工规模增加至80多人,而当年销售额更一举达到1.5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40%多。
就在公司全体上下憧憬2020年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横扫全球,并使各国经济受挫。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加紧,2020年上半年国内制造业一度陷入停摆状态,导致瑞集科技的工程项目接连暂停,而外部订单的导入更是全面受阻,公司现金流日趋紧张,运营逐步陷入困境。
这个时候,要么坐以待毙,要么积极求变寻找生机,年轻的瑞集管理团队选择了后者。在察觉口罩变成防疫必需品而开始紧俏短缺之际,总经理高建文敏锐地意识到口罩机市场必将爆发,并结合瑞集科技在非标装备设计能力上的积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上的优势,于是当即提出“投入口罩机研发生产销售”的建议。这一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管理团队的一致认可,公司迅速成立“口罩机项目组”;而作为公司科技含量的担当,张兆彪义无反顾的肩负起“统筹口罩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的重任。
在洞察到口罩机这个新的商机市场供需动态变化、窗口期有限之后,以张兆彪为首的项目组策略性的制订了“两周研发出货”的项目设计目标倒推执行计划,举全公司设计人员之力,在摸清楚口罩生产制作流程后,一步一步验证口罩生产工艺(因为瑞集科技主营的非标装备为钢性装备,而口罩机产品为柔性)。经过15个昼夜的加班研发试制之后,2020年4月12日,瑞集科技自主研制的首台N95全自动口罩生产机终于调试成功并下线投入测试运行。
在研发成功后,面临口罩机市场随时波动以及市场上口罩奇缺的情况下,项目组立即组织团队加班加点赶制调试生产口罩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刻,瑞集科技的全自动口罩生产机产销两旺,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现金流。而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口罩机市场开始趋于饱和之际,瑞集科技又迅速退出口罩机市场而重返主业。陈聚运表示,2020年瑞集科技之所以能够在困境中取得1.7亿元的销售额并实现正增长,口罩机项目贡献了很关键的力量。
新征程:打造“中集飞秒”品牌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成为了我们的客户,比如三一重工(600031.SH)、东风汽车(600006.SH)、中国海油、中国海运等。而我们的愿景亦相应变更为‘成为一家员工可以奋斗终生的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的领跑企业’,让工业制造更简单一直是瑞集人坚定的使命”,高建文说。
而为了践行这一愿景,张兆彪于2021年初开始招募硕博团队,组建新业务拓展部,致力于机器人智能系统、3D视觉传感器及机器视觉算法开发等国产工业软件开发工作,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中集飞秒”品牌。
张兆彪透露,“飞秒”品牌其实包含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品牌名为“飞秒智控”,它包括高柔性机器人智能引导系统、钢结构制造ERP信息化系统等;而硬件品牌则称为“飞秒灵眸”,它包括3D/面阵视觉传感器系列产品。
飞秒是个时间计量单位,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而“飞秒”品牌的核心在工控产品中寓意高精度、高效能、反应时间短。那么,在“飞秒”品牌的众多产品领域当中,哪一个是其率先出击的对象?
对此,张兆彪表示,依托中集集团多年积累的钢结构领域应用经验,钢结构领域将是打响“飞秒”品牌的第一战,“当前我们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专注机器人智控系统的研发,力争成为钢结构制造装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何选择钢结构领域?张兆彪解释道,因为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钢结构行业将迎来大发展已是业内共识。但当前钢结构行业却存在三个痛点:一是效率低,这是由于钢结构焊接工程量巨大、节点形式复杂、构件重复率低、非标件多、板材厚度大、焊接劳动强度高等特点造成的;二是人才缺乏,这是因为焊接环境恶劣、大型构件作业风险高,技能型人才缺口严重;三是智能化(柔性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将推动钢结构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以上三点注定了不断提高钢结构制造自动化水平,实现大程度上、大面积上的“机器代人”是整个钢结构制造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发展智能化、柔性化焊接装备将成为解决钢结构焊接行业的关键手段。
张兆彪进一步指出,目前在一般工业中传统的自动化焊接设备、示教型焊接机器人集成技术无法满足该类钢结构制造行业面临的问题,导致钢结构制造行业在自动化焊接设备应用领域上仍旧空白,需要以有效手段通过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焊接才能解决钢结构制造行业的根本问题。
“我们新组建的硕博团队在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焊接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优势。因此,我们很有信心在钢结构领域打响我们的‘中集飞秒’品牌”,张兆彪表示,当前瑞集科技与钢结构领域的龙头企业已有广泛接触,并基本得到了他们的认同,这为未来的市场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