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花岗岩围岩隧道修建技术要领

摘 要

全强风化花岗岩岩石强度低、压缩性高、自稳和自承能力差,在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问题。文章以温福铁路刘洋寨隧道和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施工为例,总结出部分施工经验,以供参考。

温福铁路刘洋寨隧道1施工案例

温福铁路刘洋寨隧道,进口为全强风化花岗岩,裂隙水发育,最大埋深约30m,采取三台阶法开挖及中、下台阶设临时仰拱。隧道拱部无水,中、下台阶有水,主要采取密排小管棚的方法,仰拱开挖也采取密排管棚,中台阶施作临时仰拱,月进度约15m~20m。这座隧道的困难在于下台阶以及仰拱施工尤其是仰拱。

从进洞开始就不断地下沉

拱部潮湿而稳定

洞口下沉

仰拱开挖的“预支护”

中台阶临时仰拱积水

中台阶临时仰拱积水排水

下台阶临时仰拱及仰拱积水

下台阶施作临时仰拱、仰拱施作前密排竖向插管

经验总结

这个工程实例的经验是:

(1)全强风化花岗岩浅埋隧道的地下水主要以地表水补给,水量、水压均不大,且由于隧道开挖造成的隧道掌子面的排水、降水作用,地下水出露部位一般在隧道中部以下,所以,隧道上台阶的开挖较稳定,中台阶开挖基本稳定,主要问题是下部及仰拱围岩因富水而成流塑——流动状态;

(2)隧道底部的降水措施是个关键;

(3)下部及仰拱的开挖之前宜采取预支护措施;

(4)隧道进洞要有稳定仰坡的措施,套拱宜为全环闭合结构。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2施工案例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进口右线,围岩为全强风化花岗岩,洞口设计为40m长管棚,仰坡约10m,设计为10m长预应力锚杆,采用CRD法施工,洞口最大变形约60cm。

隧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全强风化花岗岩强度低、含水量高,围岩自稳能力差。设计洞口40米由于设计了长管棚而取消了系统锚杆以及超过10米高的仰坡。

开挖1/4,掘进约18m,即开始变形

1/4部掘进约10米,后变形累计量及速率均较大,停止掘进,施作横隔壁(临时仰拱)

仰坡位移导致洞顶下沉,洞顶开裂

洞顶围岩下沉导致截水沟开裂

刚开挖后仰拱渗水,随后围岩崩解呈流塑状

只开挖了1/4部,其余各部锚固掌子面

以方便施作二次衬砌,确保二次衬砌可以内衬套拱

洞顶地表注浆图

二次衬砌衬于套拱内

钢架接点破坏,进洞约15m处坍塌

二次衬砌稳定仰坡后全面掘进

对地表塌穴进行锚固、注浆,

洞顶大管注浆后回填

隧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全强风化花岗岩强度低、含水量高,围岩自稳能力差。设计洞口40米由于设计了长管棚而取消了系统锚杆以及超过10米高的仰坡。

经验总结

这个工程实例的经验是:

(1)除了拱部中心夹角60?范围内的系统锚杆可以取消外,其余部位系统锚杆必须认真施作;

(2)进洞稳定仰坡是个关键,如套拱宜为全环闭合结构;如果仰坡较高,宜先施工明洞,然后回填或部分回填明洞以稳定仰坡之后再进洞;

(3)在全强风化花岗岩尚未崩解前及时闭合初期支护; (4)注浆只起到回填作用,预支护主要靠钢插管;

(5)钢架接点是支护薄弱点,应加强或是降低节点同一截面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3月 8日
下一篇 2018年 3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