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人会发现,近期,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推销员出现在北京各大超市卖场。
进口植体价格虚高
竞争激烈流量为王
眼下,不少患者最烦恼的是这笔不小的开支,不停地在各口腔医疗机构之间比价。胡博新表示,“对消费者而言,目前种植牙市场的确相对混乱,在缺乏严格行业监管、标准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流通环节随意加价,导致进口种植体价格虚高。”
一位口腔行业人士表示,“口腔行业受年初疫情影响较大,为了增加收入,各大口腔医疗机构不约而同将目光锁定在种植牙市场,并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数据显示,口腔医疗运营机构2019年平均销售费用率为14.47%,其中可恩口腔最高达到21.09%,广告宣传费用占比88%,为5659万元。而规模与其相当的小白兔在2019年销售费用率为14.5%。
各大超市推销员活动频繁,种植牙广告铺天盖地,正是营销战的一个缩影。
未来10年复合增速25%
市场规模逾2100亿元
然而,瑕不掩瑜。口腔医疗保健市场具备发展潜力,这不但从植牙市场价格的躁动得到了验证,也获得了政策层面的支撑。
“目前五六十岁的人种牙需求大,追求美观的年轻人也不算少数。”杨大夫说。刘小姐也表示,“作为一家专业植牙机构,我们10月份种植牙数量750颗,11月份也有超过600颗,植牙单价最便宜也要5000元—6000元”。
由东兴证券胡博新团队撰写的研究 告也显示,随着我国人口年龄增加,缺牙人口比例正不断上升,其中55岁以上缺牙人口比例高于50%以上;从我国中老年人群的牙齿治疗率角度看,我国35岁-44岁人群的牙齿治疗率仅为11.6%,未治疗率为89.4%,而美国中年人群的未治疗水平仅为27%;我国65岁-74岁人群的牙齿治疗率为42.6%,美国该年龄段人群的治疗水平为81.5%。据胡博新团队按不同年龄组人群反复推演测算,我国潜在种植牙市场规模逾2100亿元。
2011年-2018年,我国种植牙数量由13万颗猛增至约240万颗,年复合增速高达52%。2019年,这一数字已增长至312万颗,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但我国种植牙市场的渗透率仍不高,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员,行业也受到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撑。2019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植牙的市场空间正不断打开。胡博新预测:“种植牙市场未来10年年均复合增速可能达25%,潜在需求将逐渐释放。”
企业业绩持续增长
种植体系待国产化
有了梧桐树,不愁金凤凰。纵观整个种植牙产业链:种植体由外资垄断,修复材料加速国产渗透,检测设备也正实现低端替代。正海生物、美亚光电和通策医疗等上市公司都已围绕种植牙领域的产业链展开积极布局,随着企业的不断进入,终端市场价格必将松动。
在上游种植体领域,进口品牌占比约90%以上,国产品牌仅占10%。但是国产品牌不断进行研发、追赶国际领先技术,获批上市的种植体系数量正逐渐增多。目前已有北京莱顿BLB、威高WEGO等十几种种植体获得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可。
在口腔修复膜领域,瑞士盖氏的修复膜市场占有率达70%,上市公司正海生物的口腔修复膜产品海奥市占率达10%,其余市场由日本和韩国品牌瓜分。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正海生物2017年—2019年口腔修复膜的收入分别是8700万元、1.05亿元和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20.6%和31.4%。收入增速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检测设备领域,CBCT(锥形束CT)为口腔科必要工具,国产检测设备CBCT正实现了部分市场替代,产品正向中高端市场渗透。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该设备生产企业美亚光电,2017年—2019年口腔X射线CT诊断机的收入分别是2.60亿元、3.71亿元和4.84亿元,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口腔医疗服务领域,A股上市公司通策医疗,在2020年第三季度,仅种植牙一项的营收就达1.07亿元,同比增长26.31%,虽然今年公司第二季度种植牙营收同比仅增长17%,但纵观近三年口腔细分领域包括种植牙和隐形正畸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车针、器械盘、排龈线、排龈器、电刀、印模材等,我国供应商较少,大部分依赖进口,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前述口腔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