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之优化过程

本期继续FMEA的第六步优化步骤的探讨。应该说,优化步骤是FMEA关键步骤中的最后一步了(功能分析、失效分析、风险分析和优化)。

主要目的是对风险分析步骤中识别出来的措施优先级高的项目采取必要的措施行动从而得出新的优先级,达到降低优先级的目的。

具体来说,对于措施优先级AP中,高优先级(H级)的项目,我们需要(Shall)考虑必要的措施来降低它成为M或L级别。换句话说,就是能够降低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的一个或几个数值。那如何达到降低的目标呢?我们分别对这三个评级指标进行展开,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的措施来分别降低它们。

降低严重度(S)

降低严重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是由产品或过程本身决定的。一旦产品和过程确定其严重度也就随之固定。看来,我们只有通过更改产品设计或过程的更改来实现严重度的降低了。这也就告诉大家,在产品设计和过程开发的初期,也就是策划阶段才是我们实现降低严重度的最佳时间。当然,后期的工程变更同样也可以实现降低严重度,只是代价有点大而已。

发生频度降低(O)

为减小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我们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设计变更或过程的更改是有效降低发生频度的途径之一。也就是如果对产品本身或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可以获得防止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发生的设计(100%防止最好)。这是我们最期望且有效的途径了。

举个例子,螺栓螺母联接制造过程,经常有拧不到位的失效模式发生。当前是通过控制扭矩来判断是否到位从而保证拧紧,然而,还是有拧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如果我们改进安装过程,增加联锁装置,扭矩达不到,扭力套筒不会松开螺母。有了这个装置,就可以大大降低拧不到位的失效模式的发生频率了。

第二、提前预知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从而提前介入采取措施。把失效原因或模式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也是降低发生频度的有效途径。这里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来持续监控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趋势,基于控制公差设定管理线,实时或定期监控是否有超越管理线的发展趋势,一旦触发管理线即可采取措施来纠正监控对象至合理范围,从而达到提前预知并消除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目的。比如,常见的SPC的管理也是类似的原理。

提高探测能力(D)

从探测方法和探测机会的角度来看,越成熟的方法越有利于降低探测度;自动化程度越高及越靠前的探测时机其探测度越低。基于此,我们就有方向了:

第一、尽量寻找类似产品的探测经验。

也就是这些经验方法已经被验证是有效的,同时别忘了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分析(MSA),得到的R&R也要可接受。因而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标准化的测量系统;这样的标准测量系统下的探测度显然就很低了。

第二、尽量从人工检验向半自动和全自动转换,达到提高探测能力的目的。

比如,自动化检测设备能实现100%发现不合格品,同时还可以将发现的不合格品自动隔离到指定的不合格品区域。实现了发生即发现的作用。这样条件下的探测度也就比较低。

有了以上措施方向,再来确定必要措施就相对容易了。

考虑到技术水平和成本的因素,对于高优先级的项目可不是都能顺利的开发出降低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的措施。所以,FMEA手册理解大家的苦衷,将措施状态分为这些状态:

01

尚未确定:没有确定的措施(绞尽脑汁,实在想不到措施啊)

02

未决策:措施已经确定,但还没有决定(措施有了,要不要做呢?纠结中)

03

尚未执行:已对措施做出决定,但尚未执行完成(老板拍板了要做,正在努力中)

04

措施已经被执行:有效性被证明和记录,已进行最终评估(完美,措施完成,老板要加工资了)

05

不执行:若实践和技术限制超出当前能力,可是措施的优先级就不会降低,失效风险就会转移到产品中(等中国制造2025实现了)

最后,持续改进也是FMEA的一个永恒主题,当我们所有措施完成后且重新评估后,一个新的措施优先级可能又要被确定了。这样,一个新的改进循环即将来临。

三期的FMEA交流至此就告一段落了,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从而实现对FMEA更有益的应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7月 2日
下一篇 2020年 7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